火遍全国的“创业咖啡” 都去哪儿了?从楼友会转型看杭州“双创”之变

2024-03-29 10:30:59

在多数人印象中,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以下简称“文三街”)就是个卖电脑的地方。现在你再去文三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全新的“AR+场景”应用随处可见,在这里可以购物、社交、旅游,是一个年轻人聚集地。

位于颐高数码广场A座4楼的楼友会,是杭州最早一批创业咖啡馆,店铺招牌毫不起眼,但进进出出的都是年轻人。墙上泛黄的二维码似乎在告诉大家,咖啡馆已走过了10年光景。

从创业咖啡到园区运营,再到服务人才,楼友会已完成了它的华丽转型。再回首,曾经一起涌现的云咖啡、5F咖啡、ICO咖啡、西圆汇咖啡等创业咖啡馆,已很少被人提起。曾经的创业咖啡馆都去哪儿了?创业咖啡馆经营之变,是否是杭州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杭州消失的“创业咖啡馆”

最近,李艳萍一直很忙。3月21日是楼友会成立10周年纪念日,她忙着联系曾经共事的小伙伴,邀请大家回来聚聚,寻找当初创业的激情。李艳萍是颐高集团副总裁、楼友会CEO。她的通讯录里,存着从楼友会毕业的286个“楼友”的联系电话。这些号码的主人如今散落在全国各地——有的去了“大厂”,有的从事园区运营,有的自己在创业。

当天,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楼友会原合伙人徐金波、杭州喜牛文化董事长杨帆……从楼友会走出去的100多个“楼友”都回来了。大家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曾经火遍全国的创业咖啡馆似乎都消失了。

从北京3W咖啡开始,创业咖啡馆曾风靡杭州,涌现了云咖啡、福云咖啡、楼友会、5F咖啡、ICO咖啡、西圆汇咖啡等数十家。创业创新的故事每天都在咖啡馆里上演。

现在,这些创业咖啡馆都去哪儿了?“有的倒闭了;有的变成了一家与创业无关的小众咖啡馆;有的转型了,比如楼友会,成了城市人才服务商。”

刚加入楼友会时,钱宁泽还是个端盘子的“店小二”,如今,他已是楼友会的副总裁。他说:“初期的楼友会是一个众创空间,随着时间推移,它从最初的提供办公空间,到后来的资源整合,再到现在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每一步都紧跟着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

将“咖啡精神”传到全国各地

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从楼友会的转型不难看出杭州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

2014年,杭州全面落实“科技创新30条”;2016年,杭州提出“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2018年,杭州聚焦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杭州打造“三大科创高地”,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2022年,杭州率先在全国提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2023年,杭州聚焦创新制胜,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4年,杭州将突出创新引领,全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作为衡量地区创新创业生态指标的独角兽数据显示,杭州有45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上榜,居全国第四。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杭州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14位。

“‘创业咖啡’实质上是一种创业精神,它倡导开放包容,渴求打破壁垒,寻求多元合作。楼友会就是要将这种‘咖啡精神’传扬开去,像蒲公英一样,越飘越远。”李艳萍说。

如今,楼友会已转型为“城市人才服务运营商”,并提供产业园区运营、人才引进和赋能、人才数字化建设、人才品牌活动等人才服务,志在打造人才服务新生态。

目前,楼友会在全国40多个城市运营产业园区,不少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省级优秀众创空间等。

下一个十年,需要更多新东西

变革的时代,只有拥抱变化,才能行稳致远。楼友会十周年圆桌会上,大家喝着咖啡,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不止一次提到:“我们需要一些新的东西。”

什么是“新的东西”?是技术?是场景?是玩法?翁南道建议每个人说一两个关于“下一个十年”的关键词。来自巴比特的马千里说,未来是AI;徐金波说,创业需要年轻人;柳荣军说,未来要聚焦“独角兽”;杨义调说,让双创服务赋能乡村振兴;钱宁泽说,未来是人才的竞争;还有人说,未来就是新质生产力……

“我认为,‘新的东西’要从‘95后’‘00后’中产生,他们在思考什么,就是我们未来的机会。”翁南道很笃定地说。徐金波接过话茬:“去年我回了一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给学妹学弟们分享我的创业故事,我已经收获了一大批‘05后’粉丝。”

今年是翁南道在文三街创业的第30个年头,去年他狠心将原来颐高电脑城的400多户租户“砍掉”,引进了电竞、直播、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业态,以崭新的姿态去拥抱数字生活。

下一个十年,这杯历久弥新的“创业咖啡”将何去何从? “楼友会是一杯咖啡,但又不止是咖啡,它跟互联网相关,跟创业相关,跟资本相关,跟人才相关,跟这个时代相关。未来,楼友会将紧跟时代步伐,以人才为核心,构建创业生态。” 李艳萍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徐林军 吴静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