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区教育:立足“千万工程”绘就乡村共富图景

2024-04-25 11:09:15

提及“千万”二字,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砥砺前行、“万水千山总是情”的山河情怀……而在浙江大地,“千万”二字更是一道命题的深刻答卷,它凝聚着基层农村发展实践的深层思考,引领着农村面貌迭代升级的幸福创造。

2003年6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启动会,亲自部署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总书记提出:“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20余年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千万”二字不仅在基础工程、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方面重新定义了浙江的乡村,更从和美理念、文化引领、精神共富等方面,赋予了乡村大地深层次的变革。“杭州市将社区教育作为推动‘千万工程’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围绕基层乡村需求、立足各地特色禀赋,通过教育场景营造、乡村文旅赋能、传统文化挖掘等方面,让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杭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说。

赋能农业,更赋能农民本身

当前,浙江正举全省之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千万工程”精神的系统引领下,社区教育让“和乐和美”成为农民生活品质的新追求,提振了乡村“精气神”。

西湖区双浦镇,山环水绕,风光恬静,是一个以“九曲红梅”闻名遐迩的地方,当地有句名言:“双浦特色强,九曲红梅香,荻花酒会亮。”

西湖的风土和钱塘江水气共同孕育了九曲红梅这一抹茶香。弘一法师曾赞九曲红梅“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

这些年,在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提升的基础上,如何借助新的传播渠道、打通新的宣传平台、吸引更广泛的客流,让这张“茶叶名片”历久弥新?是茶农们普遍考虑的问题。

杭州社区教育“因地制宜”的属性,在这个问题的回应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2023年秋天,双浦镇社区学校完成了搬迁、提升改造,新落成的社区学院位于双浦镇人口密集的区域,这里也是双浦镇老百姓心目中的集会中心,新校区面积超过4200平方米,目前已开办28个班级,学位数为1000余人。

这个“家门口”的社区学校,设定的目标很明确——让居民实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乐学的教育。

社区学校最火热的课程,自然跟茶叶息息相关。

比如,社区学校与杭州白头红茶叶公司合作开出了两堂课,分别是“制茶教学课、九曲红梅茶文化课”就是“网红课程”,想要报名成功,就得拼手速。

白头红茶叶公司的负责人冯晨影,是这个家族年轻的一代茶人,她这样评价这个课程:“授课的内容,我们非常务实,我的爷爷和父亲分别是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有他俩上课,茶农们抢着报名。” 

与此同时,社区学校还邀请九曲红梅茶技艺传承人楼龙肖开设《九曲红梅非遗讲座》,让居民们在说茶、品茗中,进一步了解双浦茶文化。

除了课程本身,社区学校还与相关企业、机构广泛合作,成立西湖龙井茶、九曲红梅茶茶叶栽培与制作技术培训基地,让制茶理念关联市场需求、让传统手艺不断更新,几年下来,惠及本地茶农上万人。

围绕茶叶展开的社区教育仅仅是一个缩影,双浦这片沃土有近2万亩耕地,种植了大量水稻、小麦。针对区域特色,双浦镇社区学校的一系列特色课程均围绕农业展开:现代化农机使用、花卉栽培、茶叶生产与管理等成为该校区的热门课程。

西湖区社区学院院长蒋晓介绍:“就拿花卉栽培来说,不少村社都有成熟的种植基地或花艺工作室。”学校整合辖区资源,采取“你点我教”的教学模式,让学员灵活选择、随报随学,学成后甚至安排就业。

社区教育在赋能传统农业的同时,更赋能农民素养本身。

不久前,双浦镇社区学校又收获了一个了不起的“头衔”,他们申报的《西湖区双浦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实验点。

“CLC项目将农民的终身学习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既能提升个体技能与能力,也因地制宜发展教育实现共赢。”蒋晓告诉记者,“双浦镇社区学校从2019年开始启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经过近5年的实践与沉淀,我们形成了亮点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提升农民学历、农技的同时,还帮助他们转产就业,实现共富。”

传承民俗,更传承精神共富

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乡村、农村文化的珍贵性日渐受到关注,在杭州的广袤乡间,往往蕴藏着沉淀千年的传统手艺、精湛绝伦的非遗文化,这些都是共同富裕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凝心聚力、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杭州的社区教育,在其间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发掘、创新性转化、创意性传播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农历龙年耍“龙刀”,在余杭区五常街道“十八般武艺群英荟”系列活动现场,横板桥社区的书记邬惠国给乡民们带来了一套“龙刀”表演,只见他在台上如龙游走,霸气十足,引得台下群众阵阵喝彩。

邬惠国所舞的“龙刀”,是五常“十八般武艺”中的第一个招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练法演变而成的五常“十八般武艺”是五常街道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传500年前,明朝尚书洪钟告老还乡后,为改良民风、强民体质,创立了五常十八般武艺。在五常的文化礼堂里,凤刀、方天戟、玉手笔艺爪、阴阳镗……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各种兵器似乎都“活”了。

守着这些“文化瑰宝”,如何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五常街道以社区教育工作为抓手,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十八般武艺”中的精、气、神融入基层工作中,深入推进社区廉洁文化建设,打造出独具五常特色的廉洁文化活动品牌。而横板桥社区认领的正是“龙刀”。

“老底子说龙首为先。社区干部就要走在前、冲在前,带领大家创新实干;刀锋如镜,就是要我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社区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透明着办。”

邬惠国借助“龙刀”的解读,在宣传非遗魅力的同时,将廉洁自律的理念深植人心。

当前,五常街道各个社区都因地制宜,深入发掘展示了自身的“文化IP”,如洪园社区的“金刚伞篇”、海曙社区的“五常棒篇”也将陆续启动。

精神文化和物质发展始终应“双向并行”,作为杭州地域面积最广阔的区,这些年,余杭的非遗馆、农历博物馆、竹笛博物馆等十大乡村文化设施在乡村大地不断兴起;以社区教育场所的丰富为基础,文化展陈活动、传统民宿活动、网红体验活动等等也广受欢迎:陆羽文人茶会、全民饮茶日、寻访文化古迹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层出不穷,不断丰富着“浙江有礼·文明圣地”的区域文明实践品牌……

助力文旅,更助力和美乡村

“范村长,这张照片太亮了要怎么调整?”“范村长,我家这个民宿从哪个角度拍好看……”

建德市航川村,一个距离杭州市中心约3个小时车程的小村子,山环水绕,风光旖旎,这两年,不少热爱摄影的村民常常聚在一起上摄影课,围着“范村长”讨教摄影技巧。

用他们的话来说:“范村长”不仅教会了村民拍照、拍民宿、拍美食,更重要的是将文艺的种子种在了航川村,并且帮助它生根发芽。

2022年开始,建德市委宣传部和建德市文联在全市推行基层文化服务协商机制,让村民自己来说文化活动缺什么,希望提供什么样的文艺服务助力实现精神共富。大家商议后,提出了让艺术家做“文艺村长”的尝试。

航川村位于建德市西南部,境内有杭新景高速航头互通,S305省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辖区十里艾溪九曲八湾,两岸风景优美,形成一道“山水中有人家,人家在山水中”的美丽画卷。

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民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瓶颈。航川村党总支书记宁德良说,村里正在大推民宿产业,农户对农产品、民宿的推广销售需求非常强烈。但是,很多村干部和大多数村民不会摄影,不必说拍美图,连手机的基本拍照功能都不知道。

所以得知要招“文艺村长”这一信息后,宁德良与镇党委宣传委员贾丹枫到建德市文联,表达了强烈的愿望:特别希望找到一位摄影老师到村里去授课,教会农民拍照。于是,范胜利来到了航川村。

在建德市委宣传部、建德市文联以及省摄影家协会、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首家乡村摄影艺术学校诞生了。

首批招募农民学员30余人,既有农创客,还有赋闲在家的村民。村民陈益莲是摄影艺术学校的学员。“我平时喜欢拍照记录生活,但之前拍得都非常随意。在范老师的课上,我学了很多摄影技巧,比如如何选择拍摄主体、如何对焦。”

在陈益莲眼中,范胜利夫妇热情,教学非常耐心。她喜欢上了摄影课,还把家人都带过来一起听课。“我儿子在范老师的指导下,拍的照片获了奖,我们全家都非常开心。”她满是自豪。

陈益莲不仅学了拍照,还学了发视频。“我自家是做民宿的,我把民宿、美食的照片通过剪辑,发在社交平台上,好多人过来点赞,与我们联系,想过来游玩。”

为了拍出好照片,村民们自发开展环境整治,不仅把自家小院打扮得干净整洁,还积极为改造村庄的公共空间出力。

慢慢地,学员越来越多。周边乡镇知道航川村有个乡村摄影艺术学校开设免费手机摄影班,也纷纷前来听课。“为了让村民得到更多的文艺培训机会,在建德市文联的牵头下,我们第一批‘村长’开展了文艺走亲,相互授课。”范胜利介绍。

如今,范胜利的摄影艺术学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摄影”标签,成为基层文化交流互动的载体。学校每周还根据村民需求开设“3+X”常规课程,即摄影课、丰收鼓课和茶艺课等。“之前我们更多的是带着百姓一起玩,如今我们想将摄影学校的课程融入乡村旅游体验中,带着百姓一起‘富’。”

“从摄影学校挂牌到目前,我开设的手机摄影课参加村民(包括村里的儿童)达1370多人次。我所在的航川村,已经培养了一支能够自己直播带货的乡土主播队伍和记录美好生活的村民摄影队伍。”

“我们航川村虽然有山有水,但是之前只是未开发的白纸。范老师来了之后,给我们村里的发展规划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航川村村支委吴旭峰说。“航川如今获评杭州市摄影村。村里现在还有民宿、农家乐等等,正持续推动农文旅深融。”

“有了范老师这个‘文艺村长’,我们村里文化氛围更浓厚,村民的精神面貌更好了,琴棋书画替代了村民原先打牌打麻将的习惯。”吴旭峰对这一变化格外有感触。

2023年底,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航川村作为建德唯一的一个村落,光荣入选!村民们说,这与文艺村长的“助力”息息相关。

随着建德所有乡镇(街道)文联的相继成立,各类文艺团体和文艺人才资源被统筹起来,“文艺村长”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如今,像“范村长”这样的“文艺村长”在全市有78名,带领78支农村文艺队伍,培养了农村文艺骨干650余名。

近年来,杭州市教科院通过实施乡村成人技术学校功能再建项目,赋能乡村社区教育新内涵,在重新定位、提质增能的基础上,全面助动乡村振兴。杭州市社区大学,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不断深化品牌培育,强化品牌引领示范作用,丰富教育服务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

“千万工程”造就了千山万水明媚秀丽,千家万户的富足安康。社区教育,让乡村不仅有乡愁和思念,更成为无数人的向往和归宿。杭州社区教育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强化组织保障、规划引领、共建氛围,绘制出更美好的乡村共富图景。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吴越溪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