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省级战略叠加 江南科技城将“催生”什么
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丰沃的产业“土壤”。
5月29日下午,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场活动上传来好消息:“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落户萧山江南科技城。
这是继省级特色小镇、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杭州·数字医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省级试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之后,又一个省级战略落地江南科技城。
3月27日,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时强调,强协同聚合力,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最优生态。他希望,江南科技城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
显然,在叠加多个省级战略后,江南科技城更重的“押题”,就是“催生”。向数而融、向高而攀、向新而进,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活力。
集聚区“集聚”什么?
集聚区“集聚”什么?答案显而易见,集聚“科技型企业家”。
相比普通企业家,科技型企业家更能科学整合自己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人才、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把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今年5月初,省科协、省工商联等五单位联合发布了“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选树计划”,这是国内首次在省级层面为科技型企业家制定培养计划。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兰建平看来,“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科学企业家)选树计划”,是贯彻省委“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让一批懂科学、有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创业者,真正成为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主体,为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引擎。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江南科技城兵团指挥长俞万昌认为,“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针对实体经济领域,聚焦“四链融合”,通过更加关注人的高质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前不久,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规划(2023—2027年)发布,未来五年杭州“再造一个工业”。“1124”的一体化空间格局里有“一轴”,即钱塘江创新轴,沿钱塘江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产业地标。兰建平认为,杭州的东向战略,表现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上,就是钱塘江创新轴。沿江而走的创新要素汇集,向江两岸不断赋能,推动拥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并通过“点”上入手、“轴”上发力、“群”中落地的方式,让一条“轴”带动一个“群”的跃迁,让杭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更具竞争优势。
显然,“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落户江南科技城,也与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的战略呼应。作为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创新智造核心”,江南科技城将扮演更多“枢纽”的角色,承载更多省市战略未来。
萧山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集聚区落户后,萧山将聚焦“四大领域”的创新。包括聚焦人才项目招引,统筹各类资源落地;聚焦能力素质提升,加大培育力度;聚焦前沿科技引领,释放创新发展动能;聚焦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创业创新生态。
特别是“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方面,萧山将充分利用省科协牵线的国家级学(协)会、省驻沪办、省国资、中关村开放基金等外部资源,整合区内多个专项政策,为科学家创业提供一流创业生态。另外,打造海内外科学家、企业家、文艺家等多元化集聚圈层,营造国际多元文化场景。
江南科技城为什么能?
数个省级战略能“选中”江南科技城,与钱塘江畔这一座湾区新城20余年的深化改革发展分不开,其落脚点又聚焦在三个“新”。
新技术——是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和湘湖实验室三驾“科创马车”的区域赋能,打通“实验室经济”的赋能通道,以“一链到底”的新动能,贯通“前端基础研究—孵化—中试—产业化”的链路。
新产业——是江南科技城“科创+智造融合”的顶层设计,聚焦合成生物、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三大产业。
新模式——则是江南科技城最具辨识度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开发模式。其3.7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由萧山区与传化集团政企联合开发,聚焦“生态的跃升”,围绕科学家的“工作圈”和“生活圈”打造产城人文融合的国际科创社区,着力构建覆盖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一个“科学家”的小镇逐渐形成。
集聚这三个“新”,使得江南科技城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前不久,江南科技城与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联合入选合成生物学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它能成功“押题”合成生物学的黄金赛道,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种集科学家、创业家、投资家为矩阵的科创产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以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未来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高水平研发机构以及高科技企业。”科技城管理局局长汪新来介绍说。
萧山区科协主席许益飞也介绍说,其实在“省级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落地前,一大波资源已开始向江南科技城导入。比如5月13日,在省科协支持下,传化集团挂牌成立“浙江省科企新质生产力研究院”。接下来,省科协将组建院士专家智库,对集聚区未来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为集聚区企业提供具体的技术、智力支持,引入与集聚区主导产业相关的科技交流、赛事活动等。
江南科技城怎么干?
据悉,围绕全域建设“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江南科技城将建设四个“地”,即打造成为科技型企业家创业创新首选地,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等经济社会发展高端人才跨界交流聚集地,全球科技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地,推动催生新质生产力改革创新新高地。
那么,如何从“路径”看江南科技城怎样建设“集聚区”?
俞万昌认为,从“点”上看,是浙大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湘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颠覆性创新变革”。江南科技城的试点意义,就是持续给科学家赋能,为其导入资本、管理、营销等资源,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从“线”上看,是产业的“成片成链成块”聚集。特别是从“小升规”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专精特新到单打冠军,从独角兽企业到链主企业,形成一条企业培育的链条。
从“面”上看,又是生态圈。建设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生态圈”,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起大梁。“对余杭来说,阿里就是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进而迭代为城市生态、人才生态和社会生态。”
所以说,“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落地后,江南科技城将开启更大的改革试点,领域更宽、主体更多、形式更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
比如整合江南科技城高校院所资源,率先探索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打破“学科孤岛”,加快实现以产教人协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再比如,产业领域的改革将扩大到社会事业。传化集团、新加坡仁和等都将参与到江南科技城的建设中来,包括政策制定,让政策更加精准。
目前,《江南科技城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于不久后正式出台。未来三年,江南科技城将通过创新推动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优化,以“无界思维”打开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新通道,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应用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集聚区“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实现生产力再造。
据悉,到2026年,江南科技城将打造成为全市以“科创+智造+城市”为鲜明标识的催生形成新质生产力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