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深化改革15项重点工作、56个任务进展顺利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今年的杭州“新春第一会”为全年敲锣定向,要坚定有力干好“难而正确的事”,推动奋进“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步步深入、步步精彩。
记者近日从“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半年度总结推进会暨十三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目前杭州15项重点工作、56个任务进展总体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形成了蹄疾步稳、重点突破、整体跃迁的良好态势,取得了一批辨识度高、实战实效、社会有感的攻坚成果。
算力与人才
“火力全开”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意味着可以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5月底,余杭区正式启动“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从寒武纪、摩尔线程等头部企业的入驻,到杭州超重力场的试运行;从创新实施“玉鸟计划”到“中国飞谷”的打造……余杭区以之江实验室为核心,聚焦智能计算,打造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核心区,不断推动“重器”变“孵化器”、“高地”变“首选地”、“智力”变“生产力”。今年上半年,余杭区实现技术交易额154.7亿元、总量全市第一。
日前,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名单出炉,杭州再次获得“科技创新鼎”,成为浙江省首个连续4年蝉联这一荣誉的城市,并联袂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钱塘区成为获“科技创新鼎”最多的设区市。
四获“科技创新鼎”,其背后彰显了杭州科技创新硬实力和创新生态软实力。
科技创新已成为杭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杭州坚持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新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在西湖、滨江、余杭启动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取得成果603项。
杭州在科技创新方面“火力全开”,底气从何而来?有强劲的人才支撑,有日趋完善的引才育才机制。
今年以来,一方面,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杭州新入选省级领军人才226名,完成“西湖明珠工程”顶尖人才专项评审工作;深化“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模式,研究出台《人才授权认定实施规则》,把探索创新的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截至目前,今年新认定高层次人才2.02万名。
另一方面,持续抢抓青年人才集聚,深入实施“春雨计划”“青荷计划”,组织886家企业推出岗位2万余个,发放“青荷礼包”7.19万人次、1472万元。截至6月底,今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15.11万人,同比增长10.06%。此外,今年共吸引海外人才6435次来杭,留杭工作300人。
在来自党委政府的“阳光雨露”里,在这块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的热土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加速拔节成长,成就光荣和梦想,续写新的城市传奇。
科技与便捷
一流营商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命线”,这已经成为共识。
云朵作脑袋,身着蓝色西服,憨态可掬的AI政务服务专属模型“西小服”自亮相起,就吸引了不少目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AI助企专员”。
那么,“西小服”作为西湖区的“AI助企专员”,上任以来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政务咨询服务,“秒回”;政策申报兑现,直达。打通浙江企业在线、浙江科技大脑等高频涉企应用,智能接收交办企业诉求。目前,“西小服”已提供服务3万余次、日均180次,大大减轻部门工作量。“西小服”广受好评的背后,正是“西湖企服”AI数智平台提供了政策一键直达、兑现一键直达、诉求一键直达等一系列“精准达”服务。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在临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目光聚焦在非依法招标项目投标企业多、信用应用弱、规则不完善、行业监管难等问题,该区以“监管信用+公共信用”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贯通标前、标中、标后管理,探索构建“信用+”全链条监管模式,着力营造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基层探索,聚合起改革整体推进的磅礴力量。
一直以来,杭州深谙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为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杭州市在2018年以来六轮营商环境改革的基础上,今年4月迭代推出了《2024年杭州市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改革清单》(简称7.0版改革清单)。
在全国率先开展预付式消费市场化改革,上线商户3301家、锁定销售额4.56亿元;为企办实事“10+X”动态增补机制不断健全;出台便利企业市内跨区迁移政策,有效破除市场隐性壁垒;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迭代升级,“杭州市·企呼我应”平台上线运行,涉企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一项项改革事项,可感可知,探路先行。
杭州政务服务“兜底办”改革经验被推广,增值化改革经验做法获得广泛肯定,“亲清在线”数字平台被世界银行作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一项项改革成果、经验,次第开花。
市里定调子,基层蹚路子,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的改革措施应运而生,并逐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在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杭州正走出舒适区,往延展区探路前行。
品质与效能
改革成果更广泛、更直接惠及人民群众
创新“三源治理”,聚焦“三支队伍”,关注“一老一小”……从人民利益出发、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持续推动改革成果更广泛、更直接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以来,杭州以“三源治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流程重塑、效能提升,破解了一批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了一批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特色做法,实现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新跃升。今年以来,全市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46.1%,人民调解纠纷6.9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4%,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聚焦品质生活,杭州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裁量权“1+8”基准体系,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案不同罚、小过重罚等问题得到破解。非依法招标(小额)平台和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医疗、教育等领域采购机制更加规范。余杭、临平、富阳、建德4地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试点有序推进。依托“一网统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状态监测,老旧高层楼宇等三类生产安全、火灾事故多发易发场所专项整治全面推进。
聚焦效能提升,刀刃向内的改革也从未停止。加快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遗留问题,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运行管理质效;落实市级“过紧日子”负面清单,压减一般性支出,控制新增支出预算;以“正负清单+减负在线”为抓手,健全完善基层减负“防火墙”机制,目前“减负在线”系统运行有序;“干部点将培养一线攻坚”、年轻公务员专业能力提升“1551攀升行动”持续开展,“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深化,积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人力资源保证。
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最大程度地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接下来,杭州要深化完善推进落实长效机制,在全面抓好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的同时,全面总结创新经验做法,优化固化一批理论和制度成果。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杭州正继续擂响“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为主题的鼓点,持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风劲扬帆,持续书写改革发展的美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