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杭州文化经济地方实践

2024-08-07 09:36:28

制图 王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长期以来,杭州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先行实践,融合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文化经济探索方面锐意前行,走在前列。立足新征程,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战略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杭州的文化经济地方实践迈上新台阶。

记者: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如何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并以此打造文化经济新形态?

鲁明川: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文化自觉打造文化经济新形态。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要求,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十大攀登行动”中,也把“实施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探索攀登行动,着力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放到重要位置。作为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长期以来赓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价值,以当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示范者为己任,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打造文化经济新形态。

健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法治保障机制。多年来,杭州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串珠成链”,打造世界遗产群落,以“西湖模式”“运河样板”“良渚方案”展现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首次以“城”为单位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不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的过程中,杭州以三大世界遗产为基础,进一步聚焦世界遗产保护,推动建立全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加大对各类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力度。持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和相关条例制定修订工作,筑牢文化遗产“应保尽保”法治屏障。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自2002年实施的“免费西湖”也将杭州的旅游业带到了新的高度,西湖的“免费模式”用一张门票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既获得了全民口碑,又引来了世界瞩目,为杭州以及其他城市深入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完美的“西湖答卷”。除此之外,杭州落实整体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杭州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旅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西湖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南宋皇城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地标建设,讲好、传播好杭州文化遗产故事。

记者:作为“数字之城”的杭州,如何以数字赋能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

鲁明川:要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数字赋能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杭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开启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创新科技手段,构建数字文化生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高地,杭州正积极探索将数字技术全面融入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搭建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汇聚全球文化创新资源,促进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业态的创新与升级,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意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精品。

二是立足文化传统,推进新技术、新思维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为此,杭州在推动文化经济地方实践中,仍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数字赋能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强对数字文化企业的培育与引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领军企业;另一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载体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打造集创意孵化、产业加速、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圈。

三是强化文化赋能,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升级。进一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依托杭州的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旅游、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数智+文化”产业集群,抢滩布局电子竞技、文化直播等新赛道,不断拓展文化经济的新领域、新空间。

记者:杭州除了自身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外,如何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空间?

鲁明川: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开放视野拓展文化经济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仅要在国内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还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近年来,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亚运会等国际盛会,不仅促进了杭州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更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向未来,杭州将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推动文化经济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不断拓展文化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逆周期”的赛会活力,全面提升杭州的城市国际化水平。亚运会之后,杭州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展现出“逆周期”的赛会活力,牢牢站稳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新赛道,积极引进和办好国内外高级别赛事,以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为目标,以国际赛事为突破口,以文化产业为抓手,构建产业国际化的高地,大力度提升产业的国际化程度。

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文化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以建立与世界一流城市相匹配的赛事体系为依托,积极引进国际优秀文化项目,提升杭州文化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构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充分利用杭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等措施,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以大型赛事为契机,产业国际化为背景,不断提升城市链接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提升对外交流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