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324个 分区管控!杭州新方案发布

2024-08-28 09:37:08

昨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杭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吹风会,全面介绍杭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成果运用,进一步实现杭州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昨天,杭州市向社会发布实施《杭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以下简称《更新方案》)。《更新方案》充分衔接国家、省级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在上一轮成果的基础上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污染物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管控要求。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生态功能,为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落地以及项目环评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抓手。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对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很多市民可能有些陌生,但其实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杭州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次动态更新的思路将根据三个原则进行:

一是坚持有限调整原则。动态更新后的管控方案,原则上保持环境管控单元空间格局基本稳定,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原则。严格将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纳入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调整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求。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充分考虑各地产业发展需要,服务高质量发展,将符合动态更新条件的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等纳入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优先保护单元面积增加183.51平方公里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面积增加20.2平方公里

据了解,此次《更新方案》划定环境管控单元324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5.44%,重点管控单元占14.16%,一般管控单元占30.4%。

与调整前相比,优先保护单元面积增加183.51平方公里,主要来自纳入新版生态保护红线的原一般管控单元以及原未纳入优先保护单元的“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阳陂湖省级重要湿地等自然保护地、“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域及其他生态功能重要区域。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面积增加20.2平方公里,主要来自原一般管控单元和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整合优化后的开发区边界等,将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和云栖小镇、钱塘区工业发展区、临安区产业园区、余杭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汾口子平台、建德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发展区块,按照最新核定范围纳入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可满足各地工业项目准入需求。对不在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的产业发展区块,按照属地产业发展实际,优化了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的数量和面积,明确了四至范围,可满足一二类工业项目准入。本次调整既保障了产业发展空间,又体现了科学管控、精准管控。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符合省级总体准入清单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补充了《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自然保护地管理等要求。

重新梳理全市空间分类定位

对全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此次更新以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为底线,在上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重新梳理全市空间分类定位,对全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

从空间布局引导、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管控及资源开发效率四个纬度来联动更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明确在某类管控单元里需要执行什么要求,明确了什么项目允许建设,什么项目要重新选址,提前介入,科学指导了项目准入。

另外,此次《更新方案》还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准入清单成果融合到园区规划中,指导完成园区规划编制、产业布局、环境准入,推动生态环境管理措施精准落实,也倒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结合最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最新要求,杭州也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更新了水、大气及土壤的环境质量底线目标值,将目标值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现精准施策、科学治污、依法管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下一步,全市将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战略决策支撑、服务精细化管理作用落到实处并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坚决制止违反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规定进行生产建设活动的行为。

相关问答

Q:

此次实行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杭州有何亮点与特色?

A:

此次更新以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为底线,在上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重新梳理全市空间分类定位,对全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

一是保护优先,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优先保护单元面积较上轮增加,实现“应保尽保”。如将“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陂湖省级重要湿地及“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纳入优先保护单元,切实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我市的生态屏障。

二是统筹协调,合理拓展发展空间。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较上轮增加,充分衔接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工业园区整合优化后的边界,并结合了各地产业发展布局,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将符合动态更新要求的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等纳入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合理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保障了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云栖小镇,余杭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发展。

《更新方案》的发布,不仅为美丽杭州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市生态环境空间分类定位带来了新的变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杭州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Q:

更新前后,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的变化,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A:

通过编制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约束落实到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并根据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杭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324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并根据不同管控单元的功能定位,通过划边框、明边界,对人类活动进行科学管控,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中:

优先保护单元共划定191个,面积占比55.44%。较调整前,优先保护单元面积增加183.51平方公里,主要位于自然保护地、省级重要湿地、“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较重要区域。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或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

重点管控单元划定120个,面积占比14.16%。其中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74个,面积占比7.6%,较调整前,面积增加20.2平方公里,主要是工业发展集中区域,重点保障工业发展需求,根据产业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46个,面积占比6.56%,较调整前,面积减少22.53平方公里,主要为城镇建设集中区域,重点保障城镇生活需求。

一般管控单元13个,面积占比30.4%。一般管控单元为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区域,需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Q: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较调整前面积增加20.2平方公里,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面积减少22.53平方公里,增加和减少的原因能否介绍一下?

A: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较调整前,面积增加20.2平方公里,主要是根据新版城镇开发边界、经批复的园区规划等,将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和云栖小镇、钱塘区工业发展区、临安区产业园区、余杭区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汾口子平台、建德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发展区块,按照最新核定范围纳入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较调整前,面积减少22.53平方公里,主要是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将原部分已划为优先保护单元、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工业园区)等调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Q:

方案发布后,会为生态保护带来哪些指导意义?对于广大市民有哪些作用?

A: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是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和环境质量要求,采取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二是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明确哪些区域适宜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哪些区域需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从而引导企业和项目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好的区域集聚,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平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三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更好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这样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和环境本底。

此次更新调整充分衔接了国土空间规划,将对我市今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统筹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Q:

请问如何更加系统地在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中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管控,进一步引领杭州擦亮“生态文明之都”的金名片?

A: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系统地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管控,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城市大型山脉、千岛湖、西溪湿地等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以此为基础框定全市生态空间骨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保护好最优质的自然生态本底,合理布局生态、生活、生产空间,避免城市无序扩张,进一步锚固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资源利用上线为紧约束,以保障生态安全和自然资源保值增值为首要目标,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森林、湿地、矿产等各类自然资源,形成分区分类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管控,争取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三是健全生态保护修复。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西部山区和东部城区的差异化治理修复,强化对西部山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优化生态敏感地区的农业耕作,加强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等城市标志性生态空间的保护修复。持续修复生态空间结构,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转型。推动城镇化地区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和服务行业发展,严格控制、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在乡村地区则倡导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完善产业准入制度,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通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谋划,促进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持续擦亮“生态文明之都”的金名片。

资料/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资料/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