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稳推进 监督助推见实效

2024-09-05 09:41:24

5月10日,在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期间,市人大代表第五监督小组赴余杭区实地调研鸬鸟镇凌村坞段环浙步道民生实事项目。

余杭街道农贸市场设立“嵌入式”公益性共富菜市。

群众在开通“全城通”智慧助餐系统的社区食堂用餐。

监督助推民生实事落地

“2024年10件民生实事有48个子项、19个牵头实施单位,子项数和实施单位均为历年最多”,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10个市人大代表监督小组,分别由市人大机关各部门牵头,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参加,协同开展监督。为更好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周”活动,各代表监督小组事先以召开“碰头会”“面商会”等方式,协商制定活动方案,落实监督任务,明确重点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策落实、进度、质量等方面内容开展监督,以“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的形式,织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网,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为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19家牵头实施单位高度重视,明确专人配合开展监督工作。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做好代表组织发动、监督指导等服务保障工作。各监督小组与相关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协调会等,加强沟通协商,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并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单元体系等多种载体和工作平台,“线上+线下”监督相结合方式,推进项目有效实施。

截至7月底,“代表监督周”建议函提到的37项问题和37项建议中,29项问题已整改、36项建议已采纳、1项建议部分采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担当作为,严把质量关口,建立健全民生实事推进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质效兼收,在“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中,交出了亮眼的“年中答卷”,截至7月底,10件民生实事总体实施进度达88.9%。

互动交流展现项目成效

“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代表们就残疾人社会化照护、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老年助餐服务等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互动,进一步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市人大代表周其刚:

今年在推进“弱有众扶”项目中的“提升残疾人托养机构和实施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有哪些重点举措?在不断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有哪些考虑?

市残联理事长丁炯:

市残联在推动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提升的过程中,率全省之先研究制定残疾人托养机构星级评定办法,明确机构规范化提升8个方面67个细项标准。与每家机构共同研究制定“一机构一方案”的规范提升清单,推动杭州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托养服务的工作成果和模式在全市域辐射推广。积极开展各类社会融合服务,促进机构与社会融合发展,各项功能布局更加合理。下一步,将持续链接社会资源,汇聚托养照护服务的强大合力。

在实施残疾人社会化照护服务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有托养照护需求的居家重度残疾人提供社会化照护服务。摸清残疾人对居家上门服务的真实需求,联动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整合残疾人社区服务资源,制定一对一居家上门服务方案和数字档案,推动实现托养照护医康养护一体化发展。依托数智残联,开发“社会化照护”应用场景,实现上门服务派单、记录、结算全流程数字化,动态反映服务过程、跟踪记录服务满意度评价。下一步,将积极整合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资源,探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化照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市人大代表汪奇湖:

什么是未来乡村?未来乡村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杭州正在建设的未来乡村是什么样子的?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伟民:

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历经“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三个阶段。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千村向未来”,主要举措就是建设未来乡村。所以说,未来乡村是“千万工程”的3.0版。

一方面,未来乡村有统一的标准,在建设的起步阶段,标准就是省政府发布的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里面的“一统三化九场景”是对未来乡村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未来乡村建设到一定阶段后,不能满足于一个模式、一个标准,而是要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又可以说没有标准。但“百花齐放”其实是更高的标准,即围绕乡村现代化的创新创造。

杭州正在建设的未来乡村可以用5个字来描述:第一,“富”,即生活富裕: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县域领先,农民的吃、穿、用、住、行赶上城市。精神富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村的公共文化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有保障。第二,“强”,即两委班子强:班子带头能力强,堡垒作用强,引领全村争星进位,全域建强。乡村产业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乡村“土特产”有特色,农文旅融合有市场。第三,“和”,即人与人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得到弘扬。人与自然和:山清、水秀、天蓝、土净,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长效管护。第四,“美”,即村庄整体美:村庄有规划、有设计、有特色风貌。庭院特色美:美丽庭院得到普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洁化。第五,“优”,即营商环境优: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农业农村投资更强,乡村人才形成金字塔形的现代“新农人”矩阵。公共服务优:公共服务“七优享”得到普及,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和数字基础设施等实现城乡同质、城乡共享。

市人大代表褚跃明:

今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春雨计划”中提出“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8000套”,有针对性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在杭阶段性住房困难。这项工作实施背景是什么?市住保房管局做了哪些工作?给广大青年群体带来哪些好处?

市住保房管局局长王进:

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先后出台《杭州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及认定、管理、支持等方面的7个配套政策,并积极通过新建、改建、转化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2023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春雨计划”,持续扩大“小户型、低租金、高品质”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降低新市民、青年群体在杭居住成本。

市住保房管局于年初即组织对2024年计划投入运营的“政府主导、国企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展摸底排查,并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督促协调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加快推出项目。依托人房地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强招租方案备案审核,公开发布招租公告,严格落实承租人资格审核,多措并举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在“浙里办App”“杭州市民卡App”上线“租房信息一张图”应用,方便新市民、青年人找房租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实施给广大新市民、青年群体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有效扩大受益范围。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项目所在区域无房且未享受公租房实物配租的新市民、青年人,无户籍、年龄、收入等限制。二是显著降低居住成本。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按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标准执行,实行一套(间)一价格。其中,人才专项租赁住房、蓝领公寓按照不高于市场评估租金价格7折标准定价。三是更好提升居住品质。新推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设施设备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施行封闭式物业管理,满足租户多样化居住需求,不断增强租户获得感、幸福感。

市人大代表俞红:

在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的有效覆盖和可持续发展上,民政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民政局局长李一青:

为了更好更优地满足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民呼我为”,不断健全助餐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覆盖,创新服务场景,提升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食”光,相关工作入选全省共同富裕典型经验。一是优化设施布局。充分考虑老年人口密度、设施配置、消费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全市老年助餐网点布局。在城市社区,推行“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等多元助餐模式;在农村地区,依托“中心食堂+助餐点+互助餐桌”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二是联动多方资源。盘活社区配套用房、闲置国有企事业单位房产等资源,无偿或低偿用于老年食堂建设。鼓励依托社区周边机关、高校、园区等企事业单位定点挂牌,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助餐服务。同时,鼓励老年食堂连锁化、规模化运营,通过自有供应链优势和规模效应降本增效。三是构建全龄友好场景。创新推出“全城通”智慧助餐服务,打破户籍限制,根据年龄段为老年人提供5-8折不等的优惠。助力“春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采取优化就餐时间、划定就餐区域、实行差异收费等措施,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

市人大代表朱红芬:

请介绍一下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背景。上半年杭州市宁静小区建设工作进展如何?后续将如何推进此项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马利阳:

宁静小区建设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实施,旨在加强基层噪声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的等级评定制度。2023年,生态环境部在全国选取7个城市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工作,我市为试点城市之一,在拱墅区和西湖区先行先试。2024年,宁静小区建设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试点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围绕建设模式、指标体系、管理路径、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有杭州特色的宁静小区建设模式。一是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在“宁静小区”试点周边布设噪声自动监测设备132套,噪声超标预警转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第一时间推送给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建立了1分钟派单、5分钟到场、60分钟闭环的处置工作机制。二是持续积累实践治理经验,针对小区常见的噪声类型,比如广场舞、车库出入口、窨井盖及入户单元门等开展全面排查整治。管用、好用的降噪小妙方不断涌现,有效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噪声“小问题”。三是不断浓厚人人参与氛围。通过“宁静码”、“随手拍、码上报”、“宁静热线”、武林大妈和拱宸大伯的宁静巡查等种类丰富的途径,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宁静小区”建设。同时,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杭州市宁静小区创建工作程序及指标体系(试行)》,争取宁静小区专项省级补助资金800万元,推动宁静小区从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推广阶段。

下一步,将聚焦三个方面深化宁静小区建设:一是精炼建设指标体系,明确重点、简化程序,助力基层精准施策;二是强化过程跟踪,细化创建环节,加强现场指导与差额验收,管控进度、确保质量;三是突出特色亮点,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实现“一地创新,全市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噪声治理案例,争创全国宁静小区建设标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