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衣锦街 尽是吴越史

2024-09-25 14:29:46

衣锦归来,吴越新生。

走在改造后的衣锦街上,步步是吴越,处处皆历史。丹书铁券藏在背景墙的灯光里,古老的水渠映射衣锦城的故事,吴越国的历史被藏在街头巷尾里,安静地诉说着这条老街与这座城市的千年往事。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老街,不仅承载着当地一代代人的乡愁,也是向外乡人展示城市文化的最佳窗口。八大关的红瓦绿树代表着青岛的历史,屯溪老街的建筑风貌代表着黄山“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中央大街的建筑代表着哈尔滨的异域风情。如今,衣锦街也将代表临安,成为吴越文化的展示窗口。

和大多数老街不同,衣锦街上没有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也并未改造成纯粹的步行街拦截车流,甚至连街边的店铺都几乎未变,但它却被很多临安人称为“街头里的吴越文化博物馆”。

这座街头里的博物馆是如何打造的?文化味是如何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临安人又是怎样理解这种文化味?走入衣锦街,便可知晓答案。

“镇馆之宝”走上街头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

三件文物,名字听起来有些拗口,如果此前没有去过临安博物馆,或许对这它们知之甚少。这是临安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如今一比一复刻的版本被搬上了衣锦街边,吸引很多临安人驻足。

把复刻的文物摆在街头,这种做法在老街改造上无疑是前沿性的。目的就是强化大众对于文物的认知。这三件出土自临安钱镠母亲水丘氏墓中的瑰宝,理应是吴越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符号之一,如今他们的照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交媒体的打卡照中,彻底从博物馆“出走”,成为鲜活的吴越印记。

三件镇馆之宝放在街边的设计是衣锦街的亮点,但并不突兀。如果从头到尾走完衣锦街改造的天目路至苕溪南街路段,就会发现,这样的展示点还有两处,分别是秘色瓷、昌化鸡血石。这些展示点和休息区、公共活动空间融为一体,便不再是匆匆一瞥的风景,而是集功能性与美观性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我们在设计上讲求的是以吴越文化的内核做原始材料,通过在街道上以文物、建筑风格、文字等各种形态的演绎,形成吴越文化的外溢,打造一个线性的可读空间。”衣锦街综合整治工程总设计师、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徐斌教授说。通过这种“泛博物馆”式的改造,文化味融入了大众的生活当中,避免沦为“涂脂抹粉”式的装点。

如何将地方文化与居民生活更巧妙地融合,是一直以来各地政府思考的议题。为此,郑州、哈尔滨等地均尝试过将博物馆的文物拿到街头展示,并将其命名为“流动的博物馆”;各地博物馆也都将当家文物制作成多种文创产品以求“出圈”,而临安的衣锦街则提供了新的思路,让代表性的文物复刻品走上街头,既保护了文物本身的价值,又和商铺街道形成呼应。

巷子里的吴越风华

如果说三处集中展示的空间是街道的文化亮点,那么隐藏街头巷尾里的种种设计巧思,更像是一个个吴越文化的“彩蛋”,让人愿意反复回到衣锦街上,慢慢品味。

公元889年,衣锦城建营,后成为吴越国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是“一军十三州”中衣锦军军治所在。历经千年,衣锦城城址、坊巷格局依旧存在,而在天目路口,也就是衣锦街综合整治工程的“起点”,便可直接触碰到这份千年的历史印痕。

今年3月,天目路口在改造时发现了吴越国时期的古水渠遗址,这无疑是一份意外之喜。如何能让这份来自千年前的“礼物”被更多人看见?通过对遗址的保护性活化呈现,一个下沉式的的微场景“千年衣锦”诞生了,以此为起点,认证了衣锦街所代表的关于临安的文化历史,进而奠定了这条街“尽是吴越史”的主基调。

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这条1000米长的路段上,藏着许多吴越文化“植入”的小巧思——

一家小店招牌的上方,是丹书铁券的全文,这个我国现存唯一的“免死金牌”,现存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大众最为熟知的代表钱镠功绩的文物。

在中国邮政的外墙上,展示这吴越国开拓海运,对外经商与文化交流的路线,这和邮政局本身的功能类似,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夜晚的街边梧桐树,垂落着吴越国时期钱镠写的一句最具中国式浪漫的情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情话穿越千年,如今仍然被频繁写进年轻人的情书里。

在苕溪南街的路口,新开辟的小广场上,附近的居民聚在一起下象棋,跳广场舞,这个市井气十足的空间被冠以“东南乐土”的名字,吴越国时期保境安民,以至百姓不识兵革,这个称赞吴越国繁荣稳定的词汇,至今被再次沿用,以示千年古城与现代繁花都市的交相辉映。

每一个小的弄堂口,都被冠以“武肃·里弄”的统一标识,并在巷口记录着关于临安方志文化、吴越历史,例如耕织图的集中展现、吴越国时期三世五王的传承、钱王手泽的选段、临安以及天目山地名的由来等等,这些小的、零碎的展示空间在改造之前贴的都是各式各样的租房广告,如今被统一以“转角遇钱王”的彩蛋式设计贯穿,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们。

相比于国内千篇一律的古镇老街,这种不经意间的文化植入避免了大拆大改,用最小的空间让衣锦街整体变得更加“高级”,让人有一种猜字谜般的乐趣。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年轻人号召大家去衣锦街上寻找吴越文化的相关“彩蛋”,这种“出圈”方式,也符合当下的互联网传播新方向。

老街中的城市气质

一条承载着城市发展记忆的老街,如何通过焕新来展现城市的新样貌?当下,随着文旅消费场景的新变化,这一议题也被更多探讨。

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通过打造历史文化街区被重新“焕活”,随之带动的就是去年上涨的162%的客流量。如今,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地方发展的原动力,作为吴越国钱镠王的出生地和归息地,临安衣锦街的升级改造,不仅是一次吴越文化的集中展现,更要凸显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短期来看,衣锦街开街几天,夜晚的人流量增长了150%,衣锦街迅速成为本地人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高热度词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杭州主城区驱车来到衣锦街吃上一口老字号炸鸡,拍上一组吴越国风写真。

长远来看,衣锦街的流量不仅在一朝一夕,未来将会和临安博物馆、功臣山、青山湖景区等多个文旅场景串联,形成吴越文化主题“特色游”,推动文旅消费场景的进一步升级。

当然,衣锦街改造的成功为如今陷入同质化陷阱的老街改造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典范。

从设计上讲,吴越文化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系统化的文化构建。“这条街上是吴越文化、本土文化、市井文化三种维度的叠加。从衣锦街的logo设计开始,到整个文化空间的场景、品牌和展陈都有系统化的设计,进而去完成‘泛博物馆’概念的打造。”徐斌表示。

从衣锦街整体运行思路上来讲,它并没有引入千篇一律的网红店或小吃店,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特色,无论是美食店、照相馆还是百货店,都是在临安深耕多年的老店。正如年轻人愿意在安福路、长乐路上寻找老上海生活的气息,而这些老店,亦代表了临安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让衣锦街成为来临安city walk的首选地。

从城市对外宣传的角度上来看,衣锦街上增添了许多文化展示的空间,例如可以循环播放宣传片的裸眼3D大屏、衣锦广场的城市展厅等等。在衣锦街开街当天,戴妃归来等活动就是在衣锦广场进行的,未来这个舞台也可以承办许多文化活动以及演出,展现城市特色。

一条衣锦街,尽是吴越史。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吴越文化业态引入这里,诠释着“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的城市气质,推动着临安向“吴越名城”大步迈进。

来源:潮新闻 作者:刘俏言 杨杰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