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全面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2024-10-28 11:16:09

一米高度看城市,会有什么不同?

是在小而美的童玩乐园开展亲子活动,畅享一段欢乐时光?是师生到山野间的研学体验,探索生命的无限可能?还是发掘身边的鲜活感受,让“童话”逐渐成为现实……

面向儿童的善意和友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城市文明的尺度。自2022年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以来,杭州深入推进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建设先行先试、儿童友好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儿童友好发展环境多方协同,连续将儿童友好服务供给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儿童,并将儿童友好的政策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角落,共同绘就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图。

如何打造一座儿童友好城市?杭州写下答卷。

“一米高度”护航儿童成长拓展全龄友好的活动空间

“点名表扬,这是我心目中杭州最值得去的亲子商场”“新开业一年不到的新商场,居然有免费的儿童游玩区域,带娃玩了一小时还不腻”……最近,杭州首个儿童友好商圈——天虹商圈,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一众“宝妈”的称赞。

这处杭州人的宝藏“遛娃”地到底好在哪?首先,你能见到包括儿童厕所、儿童剧院、欢乐时光运动区、益智游戏区、阅读区等在内的大量儿童友好空间,以及提供免费童车租借等便民服务的商场服务台,“这些都是微改造带来的大变化,前期四季青街道发布了关于儿童友好的‘礼遇十条’,后来我们又根据商圈建设指引,引入了不少儿童友好企业,让商场业态广泛覆盖儿童所需的各个品类。”上城区妇联主席孙维维告诉记者。

今年8月,杭州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市商务局印发了《杭州市儿童友好商圈建设指引(试行)》,提出在空间利用、品牌打造、活动组织、权利保护等方面,适应儿童发展需求,不仅对场地内外的灯光、无障碍通行、专属公共设施的安全警示标识等细节做了适儿化改造引导说明,更对亲子互动体验等软性要素,做出详细规定,助力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商圈参与的工作格局。

这不是杭州第一次在宏观政策层面,针对儿童成长空间做出规定。事实上,在早前编制《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地方标准时,杭州就将与儿童相关的各类设施建设规模与要求写入其中,为后续供给保障各项儿童空间及设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近年来,结合儿童出行、游憩、学习、安防等场景需求,杭州因地制宜灵活推进儿童友好基本单元建设。在各商圈、街区、医院、学校,以及城市的“金角银边”,也处处可见全龄友好混合活动空间的建设成果。

今年,有细心的市民发现,G235国道苕溪大桥下多了一处童玩乐园,除了常见的滑梯、秋千等“标配”设施,公园的橡胶地面上,还设计了立定跳远等图案。这样的童玩空间在杭州越来越多,及时满足了家长“今天去哪儿”的“遛娃”刚需。

此外,杭州还新增“求知专线”52条,创新推出青少年宫—小区直达穿梭巴士定制服务,回应点对点接送、安全接驳的护学诉求;推进175个“小伢儿停车场”建设,为婴儿车和孩子们的滑板车、儿童自行车等提供“专属”车位,培养孩子规范停车的良好习惯;认定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471个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将“一米高度”可及的活动空间大幅拓展。

“一米视角”延伸服务触角推广成长无忧的普惠服务

娃要临时托管怎么办?育儿技能找谁指导?打开浙里办App,搜索“健康杭州”,进入“善育在杭”专区,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点击“善育在杭”中的“成长驿站”板块,按区域可快速查找离家最近的驿站,预约托育服务。自2021年起,杭州在全国首创推出婴幼儿成长驿站,以五色“小树苗”为统一标识,为万千家庭提供家门口的普惠性养育照护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710家。同时,通过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人群密集地,配建嵌入托育服务设施等方式,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打造便捷、安全、科学、多层次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此外,针对“产假后”到“学龄前”的托育难、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等情况,杭州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拱墅区依托辖区托育服务机构推出的“小月龄托”,有力推动了杭州对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探索;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等5地试点发放托育补助和发育筛查补助,减轻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负担;萧山区、临平区等地妇幼保健院托育园,面向部分发育偏离的婴幼儿开展融合托育,帮助孩子完成早期的社会融入,点亮孩子的未来……

教育方面,杭州率先在全国探索“长幼随学”人性化服务,累计受惠家庭2400余户;“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已实现区、县(市)全覆盖,积极打造“青少年成长15分钟服务圈”;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儿童阅读专区全覆盖;“悦读快车——孩子们的流动图书馆”开进乡村学校传递书香,儿童公共服务普惠范围全域扩面。

“一米智慧”注入未来活力助力多方协同的发展环境

“摆放童书的书架太高了,现场也没有可以垫高的工具”“现有的椅子数量偏少,靠背也过硬,希望增加些软包设施”……今年,一群孩子到白马湖畔的动漫博物馆“打卡”,夸赞场馆大气美观的同时,也留下了几条“犀利”的建议。

很快,场馆做出了改进。按照各年龄段的孩子身高调整图书位置,最高处是一般读物,最低处是童书。阅读区的座椅也变多了,在光线充足的角落添置了圆桌和各类小凳。

提建议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杭州市儿童观察团成员。这是一个由儿童代表、专业顾问和辅导员组成的儿童组织。儿童主导,家校社协同收集,再经由有关部门最终落实,是这类组织普遍的运作模式。

近年来,围绕“儿童友好 让杭城更美好”理念,杭州积极构建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载体,推动“童”言“童”语中的儿童需求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也为城市治理注入可贵的“一米智慧”。

在社区,健身驿站、儿童停车场等一批家门口的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在景区,“婴儿车专用道”助力家庭提升出游幸福感;在学校,19万名学生实现“午休躺睡”,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交通安全方面,儿童化身小小设计师,将奇思妙想化作上学路上的路面标识,营造家与学校间安全、快乐的出行环境斑马线……身为城市未来主人的儿童,正全面参与公共事务,促成儿童成长与城市建设的双向奔赴。

同时,家校政社协同的育人路径,还通过建设家长学校、评选“智慧家长”、开展“家庭日”活动等方式,构建起良性发展的最优生态圈。目前,全市共有村(社)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3449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近万场,并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团,招募指导志愿者等,竭尽所能帮助广大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实现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让家庭成为儿童幸福生活的最小单元,以“一米微光”照见城市的美好未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马梦妍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