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 找归属——良渚论坛以人文之名 刻录世界文明心声

2024-11-28 08:22:16

初冬的风又吹到了良渚。

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杭州良渚。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相约良渚,为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新添一笔历史的符号。

中外嘉宾考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这是一场与文明之间的对话”

中外嘉宾们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实地考察脚下这片土地,探讨它的过去,再走进良渚博物院,近距离观察大量出土的玉器、陶罐,追寻玉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文化基因的原因。

“这是一场与文明之间的对话。”来自古巴艺术大学的副校长、教授纳迪亚·查韦斯·扎尔迪瓦尔,跟随良渚论坛中外音乐家采风交流团队,来到良渚博物院的“玉魂国魄”展厅,缓缓驻足,又忽地停顿下来,细看眼前的玉琮、玉钺、玉璧,透过冰冷的玻璃,却能看到她眼里的炙热与好奇。“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之前不是很了解中国,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古代中国文明的知识。”查韦斯·扎尔迪瓦尔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旅行,收获匪浅。

image.png

纳迪亚·查韦斯·扎尔迪瓦尔

面对镜头,查韦斯·扎尔迪瓦尔留下了与良渚博物院的“合照”,显露在围巾上的“玉鸟项链”,是他们自己手工打磨制成的,也是她即将带回国的纪念品,“它属于良渚,也属于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我有底气向全世界讲解良渚”

在良渚博物院,有一支双语讲解志愿队伍正逐渐壮大,向全世界游客讲述古老的良渚文化。

“今天的讲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机会。”面对众多的中外专业考古学家,外籍讲解员麦安琪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逐一讲完,因为时间有限,她还在遗憾没能与考古学家们做更多的交流。

外籍讲解员麦安琪为良渚论坛中外嘉宾讲解 方建飞/摄

2年前,麦安琪加入了良渚博物院的双语讲解志愿者团队。她为了准确地将每件文物的故事讲给游客听,学习大量书籍和历史资料,认真反复研究良渚博物院以及其他博物馆的相关内容。为了今年的良渚论坛讲解,她从去年开始,整整准备了一年。麦安琪现在的身份,还是浙江大学博物馆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麦安琪说,当自己没有了解到良渚文化时,不懂得“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习了大量有关良渚的实证,我有底气向全世界讲解良渚。我非常愿意向全世界分享良渚文化。”

如今,麦安琪住在良渚,积极参加良渚博物院志愿工作成为了她生活的常态,“我还会参加这里的篆刻和合唱活动。”

“良渚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在良渚,古老伟大的文明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隆重地讲述。文明的讲述,在这片土地一直在延伸,缓慢生长,开花结果。”

在第二届“良渚论坛”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将良渚视为一位神奇而伟大的文明讲述者,与长城、大运河这些辉煌的卓越工程一样,是中国古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迷人合金,仿佛用水点燃火那般的梦幻、神奇。

作家麦家做分享交流

“良渚文明,是中华文明5000年文明的实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良渚出发,既能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能触摸到世界文明的未来。”

麦家认为,文学也是人学,文学的根本是人心,良渚论坛的中外作家交流既是对文明的高度重视,更是一种对人的关怀。

“蔚为大观启众智,高山流水引知音”。良渚论坛期间,中外作家、考古学家、音乐家等平行论坛也成功举办,以人文之名,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鸣。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任芳芳 摄影 方建飞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