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市之基 “筑”发展之质 杭州激发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动力

2024-12-18 15:35:53

建筑,是城市的组成细胞;建筑业,是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

由“大”向“强”,今天的杭州建筑业,正在以让人民群众住上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为基点,实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装配式建筑“拔地而起”,累计建设1.5亿平方米;传统“建造”迈向“智造”,“BIM+”技术、“CIM+”场景加速落地;高素养人才“遍地开花”,砌筑、镶贴等专业人才多次登上“世界之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关键命题。“我们坚持以党建统领为主线,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加紧推动成熟实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加大急需紧缺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系统谋划、深入推进建设行业改革。”市建委、市建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全市建筑业转型升级,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建成“建筑业强市”。

以试点带示范,推进建筑工业化

落实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

前不久,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顺利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该项目是省、市级重点项目,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造。

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类似于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这样的建筑在杭州已随处可见。

今年,杭州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截至11月底,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575.6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9.5%。

被评为示范项目的钱塘区义蓬片区人才专项租赁房项目,5幢主楼均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装配式结构体系,做到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能够有效解决室内露梁与露柱问题,提升空间利用率,满足用户高品质的居住需求。同时,项目采用的钢构件都在工厂产业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安装速度更快,施工质量更有保证;杭州湾南、新元、头格商业商务用房项目的建筑单体装配率达60%,特别是砌体工程中采用的非砌筑内隔墙应用比例占总墙体的80%,可以更好实现室内隔音、保温、隔热等效果。

建筑工业化的变革还发生在行业链条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了“关键技术”革新之路。从生产过程的创新到产品部件的升级,再到建设过程的优化,不断推动着杭州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绿色、节能、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例如,位于钱塘区大江东智慧谷的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浙江)有限公司致力于装配式机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机电设备的快速安装和高效运行。

“我们通过开发建筑机电工程新型工业化建造关键技术,研发了装配式数字高效机房、底座拼接式机房、光储充一体化车位、光伏一体化板房、智慧用电管理平台、智慧配电箱等一系列适用于施工现场的新型工业化产品。”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浙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还有模块机房设计平台系统、BIM+装配式技术建立高精度等级模型等,可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数字化运维,提高构件制作加工精度,减少现场切割及焊接作业的同时减少设备及管道的能量消耗。”

市场如火如荼,政策体系也日趋完善。去年以来,市建委认定公布《杭州市装配式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2023)名单》,形成包括结构系统、围护系统、装修系统、智慧管理的16项推广技术;印发《杭州市装配式建筑适宜施工工法汇编集》,汇编集分钢结构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装配化装修类三册共29个工法;编制出台《杭州市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防控技术指引(修订版)》,梳理形成包括设计类、部品部件加工类、施工类及装配化装修质量问题防治案例138个……

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化装修也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近日,浙江省建设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杭州市共有6个项目上榜。试点项目涵盖了学校、医院、图书馆、商业办公等多种业态,总建筑面积达323887.2平方米,其中实施装配化装修面积175728平方米,装配化装修占比54.3%。

告别水泥、涂料、油漆等材料,将地板、墙板、吊顶等部品部件提前在工厂预制生产,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装配化装修采用的“干式工法”,省去了传统装修过程中现场开槽、切割、焊接、找平等环节,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扬尘以及建筑废料的产生,基本可以实现即装即住。例如,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西院区一期工程装修安装项目装修顶面采用GFK抗菌板,内隔墙体采用高隔声隔墙,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污染和噪声。

市建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大装配化装修技术体系和新型建材研发应用的力度,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思维推进装配化装修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促转型,赋能建造智能化

解锁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新场景

与装配式建筑一样,智能建造正带来建筑行业的深刻变革。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相继出台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全过程应用,推动物联感知智慧工地迭代,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和建筑机器人集成应用,推动智慧建造与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互通,不断夯实智能建造发展底座。

抹灰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测量机器人、智能升降灯具……作为智能建造工程,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项目十几款机器“工友”齐上岗,实现操作自动化。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项目采用的是大跨度装配式钢结构框架体系,也就意味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如何将这些钢材‘吊装’到位是施工的一大难题。”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智能建造的优势就在这里体现,“项目首创了‘自适应智能提升建造技术’,通过毫米级姿态空中智能调整和多点位空间精准对接,并结合三维扫描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实时反馈提升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实现自主分析和自动调配,解决超大型大跨度钢结构建造技术难题。”

据统计,今年以来“自适应智能提升建造技术”共计成功应用了11次,累计提升建筑材料重量约1.5万吨。其中,最大提升跨度108米、最大提升高度98米、最大提升面积1万平方米、最大提升重量3000吨,相当于100余架波音737客机的重量。

安全、高效,始终是建筑施工的一切前提。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项目应用的“智慧工地管理”,从实名制管理到智能化结构应力应变检测,牢牢筑起了项目安全防线。

“我们依托大数据、AI、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围绕‘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搭建智慧工地平台。”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还从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BIM设计应用,现场碰撞率减少95%,大大减少了返工和拆改率。

在人员管理方面,项目打造集实名制、考勤、安全教育、人员行为规范管理于一体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现场设置“实名制通道全高闸+人脸识别”,及时统计现场劳务用工情况;在安全管理方面,项目在制高点安装了AI防高处坠落监测系统,针对防护网的破裂、防护栏杆的缺失、安全带的正确使用进行AI自动识别和提醒,同时结合慧眼AI识别,共同组成了对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平面、高处作业立面、施工场地+人员行为、环境状态”的立体、多维度监控网……

智能建造作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杭州正在加紧布局新赛道,目前已征集11个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中电建华东院、浙江建工、东南网架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建造试点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同时,大力支持杭州本土企业开展智能建造领域研究应用,积极推进预制混凝土构件、装修部品、设备管线等部品部件智能工厂建设改造。杭萧钢构、东南网架、汉尔姆、杭州远大等企业已拥有部分智能化生产线。

以竞赛育工匠,提升人才专业化

搭建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工程建造方式、建造技术的变革创新,更将从市场形态、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重塑建筑业。

“当前,建筑业仍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的问题时有发生。”市建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行业更要从“广度”“力度”“温度”三方面激活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

以智能建造为契机,杭州打造了全市建筑行业人员数字化监管系统,累计认证人员43万余名。在大数据赋能下,杭州大力实施工地画像,围绕关键人员履职评价、第三方人员评价、安监人员履职评价、班组评价、人员持证上岗等指标探索工地画像评价参考体系,得出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分数,提升全市工地管理效能的同时,还可以将画像结果推送至企业,助力企业人岗适配“用对人”。

覆盖对象更广,培养力度更大。

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几乎每年都能看到杭州建设者的身影。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22岁的鲍芳涛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拿到了砌筑项目的金牌。

竞赛、“比武”,是杭州培养建设行业人才的关键手段。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搭建省市区多级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养技能人才在建设行业各工种中脱颖而出。

6月,杭州市建筑青工技能比武在浙江三建杭政储出58号地块项目现场举行,设无人机比武和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两项赛事,13家单位65名选手同场竞技;9月,杭州市防水工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建五局滨江智造供给小镇工业综合体项目部成功举办,结合开展赛前集训选拔活动,选拔出的15名优秀选手代表杭州参加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其中11名选手在省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杭州市装配式内装工职业技能竞赛举行,这也是全省首场装配化装修职业技能竞赛……

从区赛、市赛到省赛、国赛,乃至世界大赛,杭州建设系统初步形成了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以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为目标的专业化、系统化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人才培养更要有温度。市建管站与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多次携手举办浙江省建筑业高技能人才校园招聘会,为建筑业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对口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就业选择,也为建筑企业精准输送高技能人才。此外,还积极连同相关部门、建筑企业等举办涵盖红色研学、安全教育、科普体验等多个领域的关心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一线建设者幸福感、获得感。

塑人才、促转型;重创新、强产业。

在当前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杭州建筑业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定不移将全行业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杭州从“建筑业大市”向“建筑业强市”跃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