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机制引领 杭州为野生动植物撑起保护伞
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考察浙江杭州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美丽林水·红联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构建“党建+”克难攻坚机制,通过党建聚动力、联建促合力,全方位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不断擦亮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的亮丽底色。
生态新篇:打造绿色宜居环境
杭州市以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筹办等国际性活动为契机,通过系统施策,着力打造绿色宜居环境。
为确保湿地保护有章可循,杭州市专门组建党员骨干专班,经过连续奋战,率先发布了《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与《杭州市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并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进行修订,还精心编制《杭州市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这一系列举措,为杭州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此外,杭州市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森林抚育,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目前,杭州市已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4处,省级以上重要湿地7处,湿地保护率从51%提高到63.7%。
近十年来,西溪湿地的动植物种类增加了近700种,杭州野生动植物生境显著改善。
救护网络:凝聚强大保护合力
杭州市通过部门联动,建立了由12个部门组成的市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在13个区县全面推行县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强大的保护合力。
同时,杭州市充分调动公益组织、动物医院等社会力量,搭建起“1+20”区县全覆盖救护网,年均救护野生动物超过400头(只)。其中,与江西共同救护的白鹤顺利迁飞这一事件,成功登上央视新闻;支持协调民间力量组建而成的西湖鸳鸯守护队,也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
杭州市还与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紧密合作,建立联合检查、巡查机制,对花鸟市场、观赏展演单位等重点场所进行常态化监管。今年以来,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90起,有效规范了野生动物市场秩序。
物种复兴:推动种群恢复增长
为了推动资源种群恢复增长,杭州市以“党建+专家+基地”为牵引,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作。
杭州市组建了珍稀濒危抢救小组,积极推进清凉峰、天目山两个省级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基地建设,并建立了浙西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着力打造“北纬30度生物基因库”。
与此同时,杭州市通过“党建+专家”的联系机制,联动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组建珍稀濒危抢救专业团队。团队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持续开展华南梅花鹿等19个珍稀濒物种的抢救保护工作。
目前,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已由最初的80多头增加到370余头,野外放归80余头;世界最濒危鸟类之一的海南鳽,已在千岛湖库区成功育雏101只,植物界“活化石”银缕梅“重回”清凉峰,“地球独子”天目铁木也不再“孤独”。这些变化,都是杭州通过人工繁育、栖息地改良、野化放归等措施,取得的显著成效。
下一步,杭州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攻坚克难,持续深化“美丽林水·红联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持续凝聚野生动植物保护合力,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