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增加360万 “千万人口之城”杭州做对了什么?
主持人:傅凌波
AI嘉宾:DeepSeek、通义千问、腾讯元宝
主持人:人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有了人,就有了可能。
日前,浙江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全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具体到杭州,有两组特别值得关注的数据:到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62.4万人;与2015年末相比,过去10年间全市人口增长360.6万人,年度增量连续10年每年超过10万。
这是自2024年杭州官宣“城区总人口突破千万,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后,又一次彰显超强的人口虹吸能力,以及久久为功、投资于“人”的长期主义。
可以说,一个人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当一个个人拖着行李箱到杭州安家,无异于对杭州投出了信任票。
我们不禁要问,在我国人口增长由正转负、各大城市人口争夺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杭州人口如何保持高速增长?人口红利如何转化为城市能级提升的动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DeepSeek、腾讯元宝、通义千问等AI平台展开对话,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这个现象。
新对话
你好,DeepSeek!根据最新数据,“千万人口之城”杭州已连续10年实现常住人口的两位数增长。杭州为何能长期保持强劲的人口虹吸力?增长的不竭动力从何而来?请你写一则观点鲜明的短评,500字左右。
杭州:数字赋能下的超大城市进化论
10年间人口增长360多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杭州又用一组震撼的数字诠释了“大国大城”的人口虹吸效应。这座被数字经济重塑的城市,在人才争夺战中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创新势能,为中国城市进化提供了独特样本。
产业磁极重构人才引力场。这10年,正是全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智慧型互联网产业为主体的信息经济的转型升级期。当传统城市依赖土地财政与基建投资时,杭州已构建起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28%的产业生态。人随产业走,这是客观经济学规律,杭州的人口晋级之路正体现了这一点。
制度创新重塑城市软实力。杭州的吸引力更在于其持续迭代的制度供给。“最多跑一次”改革将行政审批变为数字流程,当创业者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半小时完成企业注册,当新市民在“人才共有产权房”政策中找到归属,制度创新释放的治理温度,让每个奋斗者都能触摸到城市的心跳。
生态进化孕育创新雨林。西湖的潋滟波光与未来科技城的数字脉动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生态。蓬勃生长的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载体,构建起多维度创新网络。这种既保留诗画江南韵味,又充满未来科技质感的城市气质,使杭州成为带有独特气韵的复合型创新容器。
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努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再到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这些年,一个个对标世界级、国家级的城市目标,也让杭州进一步加速集聚人口,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实现更高效的城市运行、释放更深厚的民生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新兴超大城市的解答。
主持人:人口增长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经济活力、城市魅力、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在与DeepSeek交流过程中,显然可见AI掌握的材料非常丰富,形成的观点紧贴市情。在DeepSeek输出短评后,我又结合其他AI平台、记者自身的思考,整合出更清晰、更有力的观点,形成了《杭州:数字赋能下的超大城市进化论》这篇评论。
真正的人口质量红利,既来自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更源自诗意栖居的软环境滋养。杭州的人口增长,不仅在于人口数字的膨胀,更是无数新市民能在此触摸到希望的温度。
在欢呼声中,我们还关注:人来了,如何留住?未来,杭州如何超越单纯的人口增长,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城市能级提升的内生动力?我们请AI大模型给出了言简意赅的建议。
腾讯元宝的答案是: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完善人才政策,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制度创新等措施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义千问的答案是:为各种职业的人员提供生活空间、生存机会,用“乐业”带动“安居”,将创业、生活和休闲融为一体,和谐发展,让每个个体适得其所。
DeepSeek的答案是:超大城市的发展应致力于构建人才价值裂变的反应堆。当城市能够将每个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全局竞争优势,人口规模才能真正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
主持人:人是城市的细胞。细胞活跃,城市才更具活力。在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千万人口之城里,每天清晨的地铁站都涌动着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当1262.4万人的智慧与热情相遇,杭州也正在书写中国城市发展的崭新范式——这里不仅是宜居的“人间天堂”,更是创新者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