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杭州梦想小镇十年发展之际——梦想不止梦想
人们常常会想,什么是梦想的最高境界?
它不仅仅是“诗”,也不仅仅是“远方”,而是当人们平静下来之后,发现眼前的一切皆是“心之所向”:
在这里,“梦想”二字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既是这片创新沃土的名字,更是无数创客和这座小镇共同的追求。企业的梦想在这里开花结果,小镇的梦想则在持续优化服务、完善创新生态中照进现实。十年,梦想,不止梦想。
杭州梦想小镇就是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神奇地方——
奇在一念。地处杭州未来科技城腹地的梦想小镇,诞生于一句“让梦想变成财富”的口号,由“四无”粮仓起家,孕育出“互联网+”的创业高地,发展成“有核心、无边界”的创业热土。这里,群英荟萃,活力无限。
奇在一梦。梦想小镇核心区规划仅3平方千米,却集聚创业项目超3600个、创业人才27000余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他们在小镇追梦、造梦、圆梦,推动高校科研、龙头企业、海归人才与初创企业协同创新。这里,梦想起航,踏浪前行。
奇在一街。梦想小镇内的互联网村、天使村、创业集市和创业大街四大区块,保留了仓前老街历史风貌,将古建筑改造为众创空间,以空间重构、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化,形成“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闭环,造就“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独特人文景观。这里,历史与未来碰撞出无限可能。
3月28日,梦想小镇迈进十年发展大关。
十年前,梦想小镇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时代的沃土里悄然种下。它怀揣着对创新的无限热忱,肩负着孵化梦想、推动创业的使命,于城市的一隅萌发。十年后,梦想小镇活力依旧:在于交通畅达,小镇如新,老街韵浓;也在于民生温暖,环境优美,服务周到;更在于产业形象蓬勃,创业形象活跃,发展气象繁荣。
面向下一个十年,我们从梦想小镇出发,在一个个真实故事里找寻发展的答案。
从创业苗圃到新质生产力高地
梦想小镇缘何而起?
2014年前后,随着国内城市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加剧,培育新兴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成为各城市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围绕“八八战略”深化布局,将科技创新作为突破方向。
同年7月,杭州本土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启动赴美上市计划,其全球化进程引发高度关注。余杭区敏锐捕捉这一契机,在阿里巴巴总部周边划定专属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形成资本、技术、数据、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来“顺势”承接互联网巨头上市后带来的人才与资本的外溢和裂变,为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提供载体支撑。
2015年3月28日,自带互联网创业基因的梦想小镇应运而生。
“小镇的目标人群非常明确,就是年轻的互联网创业群体。经过专业评审,项目只要达到一定成熟度,就可以敲开小镇大门。”梦想小镇相关负责人回忆说,“开园后,创客、考察团、企业纷纷涌向小镇,我一天要接待十几拨人。”
在梦想小镇,每天都发生着一个个“互联网+创业”的奇妙化学反应。
遥望科技与梦想小镇的结缘,就是一个关于梦想、创新和发展的故事。
作为首批入驻梦想小镇的标杆企业,遥望科技借助梦想小镇提供的低成本办公空间、专项创业基金及产业链资源整合支持,快速完成从手游开发到直播电商赛道的战略转型,成为业内首个完成抖音、快手、淘宝及视频号四大平台的全域布局者,并搭建了“明星+达人”复合型主播矩阵,一跃进入余杭区数字经济十强企业行列,成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典型范式。遥望科技董事长兼CEO谢如栋,还成为余杭区首位“80后”“风云浙商”。
2022年,遥望科技出海战略正式起航,并于 2024 年迎来业务的全面增长爆发。目前,企业已在北美、欧洲等多个地区打破海外直播纪录。今年2月,其再推动南美业务版图升级,与巴西最大直播机构ABLELIVE达成独家战略合作,通过标准化海外复制,持续发力直播电商出海业务。这既是企业推动电商出海的深入尝试,也是国内直播电商机构迈向全球市场的生动缩影。
“在梦想小镇,所有政策都能迅速落地,并且不断迭代。此外,这里的生态系统和产业集群优势,也让我们获取了更多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遥望科技总裁方剑感叹,“我们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这片创业沃土从‘互联网+’试验田到数字经济高地的蜕变历程。”
从初创团队到行业龙头,从直播电商全域布局到电商出海生态构建,遥望科技的跃迁式成长正是“政府搭台、资本赋能、企业创新”协同效应的生动体现。大家不免好奇,这十年间,梦想小镇究竟做对了什么?其成功密码可拆解为两大战略支点。
第一个支点是“生态赋能体系”。梦想小镇依托未来科技城的“创新基因库”,通过涵盖零租金办公空间、资本基金直投、云服务补贴等“阳光雨露”政策包,实现“拎包入驻”的轻资产创业模式,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为创业者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个支点是“重构空间范式”。梦想小镇按照“有核无边、辐射带动”的思路,积极打通小镇与周边区域在空间连通、配套共享、产业协作、政策互认、招商协同等方面的隔膜,构筑起“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三级接力体系,有效提升创业项目存活率和企业迁徙留存率。
在创新创业的坐标轴上,遥望科技的故事只是梦想小镇“十年育苗工程”的序章。当新质生产力浪潮重塑产业版图之际,梦想小镇还演绎着创新雨林中新增长曲线的破竹之势。
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在2月下旬召开的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凭借一句“我的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里”火速“出圈”。祝铭明口中的眼镜,正是灵伴科技推出的新一代AR眼镜“Rokid Glasses”。它的重量仅有49克,却能让使用者拥有置身6米之外观看215寸虚拟大屏的视觉体验。
“灵伴科技就藏身于小镇一座外观质朴的办公楼内。我现在天天接到参访者要求去灵伴科技参观的来访电话。”提及十年来梦想小镇的变化,梦想小镇相关负责人满怀激动,“还是很火。创新创业实践赋予了这片土地特殊的发展能量。”
AR眼镜、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眼下,前沿科技成果在梦想小镇竞相涌现。当然,从创业苗圃迈向新质生产力高地,梦想小镇还需深化几个层面,包括创新生态的完善、人才资源的持续集聚、头部企业的高效招引等。
如何突破?
一是构筑创新生态。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原来的“互联网+”,扩容到人工智能、电竞文化、文创企业、轻工业生产制造设计等产业类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扩大数字经济圈。比如,梦想小镇金钥匙“百千星培育计划”,发挥创业人才和创业项目的磁吸效应,不断加大金钥匙评审范围;2024年,梦想小镇“创业先锋营”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11个,落地新质生产力相关人才1100余人。
二是整合集聚资源。
加强与人才、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探索“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三是招引优质项目。
不断强化梦想小镇竞争力,加大产业链头部企业招引力度。比如,2024年成功招引港交所上市的蔓迪全球数字化中心等高质量企业和流量项目入驻小镇,进一步丰富了小镇头部企业业态。
站在梦想小镇十年发展的节点回望,当新一代创业者带着AI大模型和量子算法走进这片土地时,他们开启的不只是企业成长的故事篇章,更是在数字经济版图上雕刻中国新质生产力坐标的史诗级征程。这或许才是“梦想不止梦想”最深邃的注脚。
从政府服务驱动到创新生态沃土
梦想小镇有一句口号:“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为了让创业者在这里探索更多可能,梦想小镇构建了一个“高价值赋能”的众创空间。具体“高”在哪里?
“高”在数字化服务创新。梦想小镇为年轻创业者量身定制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梦想服务大厅,线下实体站点配备智能终端,线上平台集成政务审批功能,形成“一窗受理、全网通办”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高”在政企协同办公。梦想小镇转变了传统的政府职能,从园区的主导方转变为“店小二”式的服务方。比如,主动邀请工商、税务等6部门设立小镇常驻服务站,实现企业“办事不出镇”。这种理念使得政府的服务更贴近市场,更有竞争力。
“高”在全要素资源聚合。梦想小镇集成创客公寓、共享会议室、路演中心等8类公共功能区,配备创业导师团、法务咨询站、园区物业等,开放实验室等专业设施设备,从空间维度、服务维度、技术维度上,打造了一条“创客生态链”。
“小镇搭建阳光雨露的生长系统,我们只需专注绽放创新之花。”一位创客由衷点赞。他说,梦想小镇成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创业者可将大部分精力聚焦核心业务创新。
除了用好服务留住创业者,梦想小镇的向心力还体现在哪里?
创业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初创阶段没有那么多的启动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梦想小镇在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联动上,下了一番“苦功夫”。
创新推出的企业入驻选拔赛“创业先锋营”,以赛事为纽带,通过月月评审制度,确保优质项目及时被发现和推荐。这种高频次的评审机制不仅提高了项目的曝光率,还为风投机构提供了更多优质项目的选择机会,实现优质项目与风投机构的高效匹配。
此外,梦想小镇不乏各类资智对接活动,以快速响应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截至目前,资智对接系列活动已服务超过800个投资机构及165个优质项目,实现了项目和资本的良性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余杭区政府与杭州余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杭州盈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发布了梦想小镇天使基金,以此加快建设梦想小镇创新创业生态圈。梦想小镇天使基金还首次面向梦想小镇孵化成功的企业进行了募资,并由出资企业家作为导师组建“创业指导营”,以老带新助力初创项目健康快速成长。
统计显示,梦想小镇已累计集聚金融机构及各类基金超1600家,管理资本超3900亿元。梦想小镇里的项目获得融资总额达160.02亿元,其中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的项目有274个。
把主导权让给孵化器,同样是梦想小镇重要的创新手段,也是吸引年轻人迅速聚拢的向心力之一。
所谓孵化器,不是单个企业或团队,而是一种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其将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和金融资本等要素有机结合,自带资金和吸纳能力,通过寻找和孵化合适的项目,帮助初创企业减少初期投入和运营压力。
梦想小镇开园后,首批有良仓、湾西等7个孵化器平台入驻,而梦想小镇对它们的要求也很明确。比如,给一家孵化器3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6个月后,要求带来20个项目,常态化办公人数达到200人。
这招“以商养商”的机制,让梦想小镇的创业空间一下子塞满了创业者。
在此契机下,青团社便是其中一员。“湾西孵化器给了我们100万元天使投资,并让我们入驻到孵化器办公。”青团社创始人邓建波回忆道,拿到投资后,青团社顺利成了首批入驻梦想小镇的企业,得以继续开展大学生免费兼职平台的创业项目。在优质的孵化环境与资源支持下,青团社从4人团队成长为灵活用工行业的独角兽,平台注册用户达8600万,累计撮合10亿人次。
经过十年发展,让高质量发展的孵化载体成为优质企业的重要产出地,早已成为梦想小镇71家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初心使命。
湖畔良仓最早的良仓孵化器在梦想小镇成立时,其初心就是成为优秀创业者的“大粮仓”,为他们找钱、找人、找资源。据悉,良仓孵化器在小镇孵化并投资了影刀 RPA、EMQTT、全知科技、奇点云等多个明星项目,这些企业至今仍在未来科技城蓬勃发展。以奇点云为例,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推广大数据和AI算法,现已是国内领先的AI驱动的数据中台领域创导者。
眼下,受“杭州六小龙”爆火影响,良仓孵化器还开展“AI编程和Agent搭建”“AI hackathon”等活动,同创业者积极探讨新技术给产品创新乃至全社会带来的改变。
“孵化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微生态。好的孵化器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在服务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未来科技城小镇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创新资源聚集,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梦想小镇将依据《孵化器考核管理办法》,开展孵化器提质增效工作,进一步提升孵化效能,为小镇创新创业生态注入活力。
从阳光雨露服务,到构筑“人才+资本+孵化”的创业闭环,梦想小镇的十年发展,始终引领着创新热潮。就像良仓孵化器一位创客所畅想的:“从十年前的商业模式创新,到十年后的‘技术场景+应用场景’创新,属于小镇的‘黄金时代’又回来了。”
从“三生”融合到特色小镇新范式
白墙黛瓦,水若玉带,桥如环扣。漫步于梦想小镇,青石板巷质朴悠长,时间仿佛在桨声中静止。
这些诗意场景,是非白三维创始人茹方军心中的方寸秘境。“我太喜欢小镇的烟火气了。”
聊起在梦想小镇的创业时光,茹方军对仓兴街记忆犹新。“十年前来小镇,只有一条仓兴街。现在这条不足千米的街道上,商业业态很丰富了。”奶茶店在这里“争抢”年轻消费者,小吃店生意红火,地方餐饮满足多元口味。
老街烟火气更浓。巷子里有家夫妻面馆享誉小镇。招牌虾爆鳝面,鳝鱼现杀、过猪油炸,焦香四溢。生意好时,一天可以卖出200多碗面,客人多为小镇的创客。
当创新创业的光芒照进老街,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
位于梦想小镇创业大街的金色长廊,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创客茶余饭后闲聊散步的场所。政策解读会、镇民代表座谈会、资智对接会……各类创客活动在这里相继上演。
前不久,“播种希望 向阳而生”活动就在金色长廊前的绿地上如约而至。50多名小镇创客与孩子们合力种下了寓意梦想与希望的向日葵。活动负责人出现时,回车科技的一名员工迎上前去,双方默契相拥。“小镇坚持举办各种活动,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有美好的体验。”这名员工点赞道。
梦想小镇创建之初,就肩负着打造特色小镇新范式的使命。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三生”融合的梦想小镇,以点滴实践描绘了“生产集约、生态良好、生活舒适”的美好图景。
这番图景让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印象深刻。2015年,曾任职于阿里巴巴的唐永波创建了空格,一个基于技能服务的共享平台。其创业大本营就设在位于距离阿里巴巴总部仅2.5千米的梦想小镇。
空格很快在年轻人群中流行,创下了“90天融资一亿元”的神话。由于业务模式存在风险,空格从波峰滑落至谷底,但唐永波以差异化产品突出重围,迅速孵化出小电科技。
或许正是他澎湃的创业热情及强有力的运营能力,小电科技从共享充电宝“百团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共享充电宝覆盖点位数和用户数领先的公司。
是什么造就了企业不断突围的信心?正是浓厚的创业氛围和优越的环境,构成了最硬核的底气。唐永波坦言,在创业的艰难时刻,他更能体会到梦想小镇带来的强大驱动力。“这里创新业态欣欣向荣,让我始终坚持创业的信念。我也时常感恩‘在景区办公’,脑力工作更需要放松的环境,才能激发创新灵感,生产出好的内容和产品。”
唐永波对园区环境的评价,茹方军感同身受。从梦想小镇的3个工位起家、瞄准三维扫描赛道的非白三维,已成为掌握最新一代高精度手持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的全球5家原厂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且最早完成全栈芯片级自主的厂商。“创新的底层逻辑是悠闲。小镇环境优美,休息间隙还能放空身心,情绪价值拉满。”
从梦想小镇“毕业”后的非白三维,在附近的金之源大厦安了家。每逢周末,茹方军都会回梦想小镇散心。“感觉这里的人文气息更浓厚了。”
他举例说,每次路过梦想小镇的文化墙,都会被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创意彩绘吸引。“审美越来越在线了,比我在硅谷感受到的氛围还要好。中国创新文化氛围蓬勃,这一点在梦想小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它营造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在梦想小镇,一些企业创始人谈及落地于此的原因,除了人才、资金、市场等因素,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早起在老街喝一碗豆腐汤,夕阳下在河边漫步,再参加一场众筹的科学派对”——这一江南古镇的人文底蕴令人向往。
有学者指出,文化不是僵化的,它一直在生长,每一代人都是文化的创新者。梦想小镇构筑了创客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创新创业的奋斗征程中,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原生的、持久的力量。
今年初,茹方军在TikTok上用英语分享了一则短视频,介绍他眼中文化氤氲的梦想小镇。“这是哪里?”外国网友好奇地留言。茹方军自豪地回复:“It's Dream Town(这是梦想小镇)!”
梦想小镇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更在现实中成为国际创业者的聚集地。2017年,加拿大创业者Nikk在小镇创办了“西顾视频”,专门从事深度沉浸式技术研发和内容制作。“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它像是一个从中国历史里走出来的古镇。”Nikk说,如今他安心扎根VR赛道,团队自主研发的VR摄像机已能支持16K超高清视频与超近景拍摄,成为行业“领跑者”之一。Nikk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在梦想小镇将公司上市,将其打造成一个国际VR影视孵化器。
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办公创业空间、职住生活配套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一应俱全,历经十年转型发展的梦想小镇,创新成色更加动人。“三生”融合的特色路径为何在此扎根?在梦想小镇的深邃思考里,蕴含着答案。
其一是需求驱动,以人为本。
梦想小镇紧紧围绕人的需求,确立“三生融合、四宜兼具”的开发理念。在开发中充分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存,对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对存量空间按照互联网办公要求进行改造提升,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功能的有机叠加、共生共融。
其二是创业社区,一站满足。
这里打造有形态完备的创业社区,兼顾创业者工作、生活、商务需求。统筹布局各功能区块,引进各类配套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宜居宜业、高效便捷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通过创业咖啡、论坛沙龙、YOU+公寓等形式,引导创业者从分割隔离的办公楼走向极速分享的大社区,促进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
其三是品牌聚力,活动引领。
梦想小镇品牌IP市集以创意和创业为主题,以东方审美和诗梦意境为载体,将美学融入生活,展现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市集。截至目前, 梦想市集已成功举办十余期, 平均每期现场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 提升了小镇艺术氛围。此外,成功举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全国双创周主会场主场馆活动、“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首届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等,累计举办近3000场, 参与人数达50.1万人, 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在长街短巷间,热气腾腾的是蓬勃向上的生产动能,是温馨的生活底色,也是宜人的生态画卷。带着每一个充满热气的瞬间,梦想小镇正成为崭新的特色小镇“三生”融合示范样板。梦想不止梦想,更是“三生”融合热辣滚烫的人间烟火。
从辐射全国到“成果试验区”演进
2023年1月,浙江省发布《关于持续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三年后(到2025年)的明确目标。比如,发展上,推动产业、功能、形态和体制机制升级;又如,功能上,建立健全特色小镇作为创新策源地、其他地区承接孵化的发展模式。
回望梦想小镇的十年发展之路,正是根据《意见》谋划了“关键一事”:向外求、向内引,激发小镇内生能量的同时,不断扩大辐射面。
第一步,“进驻”上海,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协同。
2019年11月5日,梦想小镇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出了长三角地区第一个“分号”——沪杭创新中心。该中心共5层:一楼为接待前台和展厅;二三楼是开放式办公区,有多功能厅、休息室和咖啡吧;四五楼为企业独立办公区。
据悉,对于现阶段还无法去未来科技城办公的落地项目和企业,该中心将会提供办公空间。依托沪杭创新中心,梦想小镇将加强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区域的企业对接,吸引上海优质项目落地小镇,积极承接产业跨区域转移。
第二步,“落子”合肥,打造模式输出与区域合作样板。
2020年, 梦想小镇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开出第二个 “分号”——合杭梦想小镇。
如果说沪杭创新中心的设立,更多的是为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承接上海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那么合杭梦想小镇的设立,更多的是为了“输出”。
依托合杭梦想小镇,梦想小镇将建立杭州创新创业活力和产业化优势与合肥科教资源和科创平台的优势互补,带动两地高端产业集群化创新发展,努力形成2-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第三步,“奔赴”北京,链接北方资源与未来产业。
2024年3月21日,梦想小镇北京创新中心在北京“官宣”。该中心将结合未来科技城产业方向,为梦想小镇积极引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项目;同时打造“亲橙人才基地”,通过优惠政策汇聚吸引北方高端人才落户。
“三大创新中心是集聚创新资源的‘桥头堡’,将助力小镇品牌和模式的有效输出。”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部部长金果说,这一布局体现了梦想小镇“有核无边、辐射带动”的战略布局,大胆打破地理边界,实现资源互补、模式输出和产业协同。
此外,梦想小镇还将和“新邻居”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二期寻求协同发展的机会,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同时,占地36亩、总投资3.6亿元的梦想小镇法国村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园,引领小镇的国际时尚,成为科技创新与高端人才的汇聚地。
打造小镇、培育产业,是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梦想小镇始于创新,在当下经济回升向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继续心怀梦想,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如同瑞士达沃斯小镇的智慧之光、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的金融脉搏、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的浪漫风情,梦想小镇亦将以独特的产业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生态景观,矗立于世界小镇之林,成为观察中国创新经济演进的重要“成果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