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排座次 杭州何以成“黑马”?

2025-04-11 09:04:30

近日,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37)”。

在这份被誉为全球金融界“晴雨表”的权威榜单中,杭州评分较上期上涨22分至689分,排名跃升9个位次,成为中国内地12个金融中心中升幅最大的城市,是亚洲金融中心中升幅最高的“黑马”。

全球金融中心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其承载的资本流动、创新活动和资源配置能力,不仅关系着区域经济稳定与增长,更直接影响着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定位。

在全球经济的宏大版图上,杭州何以不断争先进位?在地缘政治波动、经济复苏分化、科技变革浪潮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下,杭州又将何去何从?

杭州在全球的排名和得分情况

中国内地12座城市排名情况

弯道超车的强引擎

翻看“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不难发现,评估标准可归纳为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及声誉五大维度。

此次,杭州各项指标全面上扬,尤其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亮眼,位居全球第52名,较综合排名超前11位。这无疑表明,金融科技已成为杭州跃升的“关键变量”。

何为金融科技?

简单来说,就是应用新技术来提升金融业本身的运行效率。随着金融产业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加快发展金融科技。

在另一份专项评估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报告中,杭州更是被列为全球七大金融科技中心之一,其用户体验指数高居全球第一。毕竟,作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杭州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如第一个支持手机支付生活缴费、第一个支持信用还款、第一个开通地铁手机购票等。

杭州抢跑金融科技赛道,背后其实有着诸多因素。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提出的“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著名论断,深刻揭示了金融革命与技术创新的共生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但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相比,杭州在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空间、出海港口、国家投入等传统要素禀赋上并无明显优势。这客观上要求杭州必须战略性认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全面发挥金融对一切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用,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发展约束,杭州选择深耕自身独特优势以开辟新赛道。杭州拥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活跃的民间资本、蓬勃的民营经济、高效的政务服务以及众多院校人才资源。这些特质不仅催生了旺盛的民间投融资需求,更是在没有银行巨头和交易所的现实背景下,倒逼杭州挖掘金融的数据信用本质,为金融科技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6月,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比照纽约哈德逊河、伦敦泰晤士河、香港维多利亚湾、上海黄浦江等世界知名金融港湾,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

随后,杭州提出要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并迅速启动相关规划建设。杭州市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杭州精心打造了“一核、三镇、多点”金融业发展平台。

“一核”,即以杭州金融城、钱塘江金融城为主的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主要打造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国际金融科技核心区、财富(资产)管理核心区。

“三镇”,即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蚂蚁小镇、运河财富小镇三个金融特色小镇,打造国际领先的私募金融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发展样板。

“多点”,即以梦想小镇、滨江金融科技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金融集聚区,创新发展各类科创金融服务机构、产品、模式。

杭州“一核、三镇、多点”金融业发展平台局部示意图

与此同时,杭州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出蚂蚁集团、PingPong、连连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的金融科技创新型企业,逐步构建起“一超多强”的金融科技产业格局,集聚各类金融业态2000余家。

这些企业展现出十足的冲劲。PingPong全球总部在杭州启用时,创始人陈宇当场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如鲨鱼一般、永不停歇的创业创新精神,创造出世界级的产品,服务来自全球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和机构。”

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杭州以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联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数字人民币试点等领域,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642.8亿元,同比增长6.5%,占GDP比重为12.1%,排名由上年度全国第8名跃升至第5名;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均居全国第4名,存贷款余额和保费收入位列全国第5名。

眼下,杭州还在创新探索“AI+金融”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打造金融领域AI垂直大模型,提升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金融科技发展的“杭州经验”,持续输出全球。

带来活水的“六小龙”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杭州此次跃升,或与“六小龙”的出圈紧密相关。

今年年初,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六家杭州科技企业,被合称为“杭州六小龙”。它们的强势崛起,既离不开耐心资本的精准滴灌,又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放眼全球,创新的种子并不稀缺,但要让其生根发芽却困难重重。对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企业而言,资金往往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所言,“企业家仅有创新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新行为,而创新行为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深度求索此前并未开放融资,初期资金全部由幻方量化支持。幻方量化自2015年在杭州成立以来,凭借其卓越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发展成为国内量化投资领域的佼佼者,在算力和财力上都为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诞生打下独特基础。

其他“小龙”的背后,也不乏金融支撑。比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为宇树科技等企业量身定制专属授信与跨境金融服务;杭州银行推出“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特色产品,以低息研发贷款助力深度求索等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杭州联合银行打破传统“无抵押、无担保”限制,在云深处科技量产前夕及时注入关键资金。

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

不止“六小龙”,像这样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现象,在杭州并不鲜见。

近年来,杭州不仅升级打造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构建起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还备案基金8880只,管理资产规模7070亿元,资本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四。

为了确保金融活水能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杭州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关注创新产业、小微、三农、绿色、民生养老、文创、重大项目等7个重点领域;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聚焦企业上市、发债、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要素交易市场等重点环节。一家科创企业创始人不禁感叹:“在杭州,只要项目潜力足、技术有创新,就极易获得资本青睐。”

一份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独立编制的“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显示,杭州科创金融综合景气度指数118.51,在国内36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科创金融发展总体处于相对较景气的状态。

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六小龙”的腾飞,既引发全球资本对它们的高度关注,也让更多杭州企业走进全球投资者的视野。

“杭州六小龙”的融资动向备受瞩目,部分公司存量股份遭疯抢,“投不进去”“抢不到”已成常态。有早期入股“杭州六小龙”的机构透露,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咨询是否出售存量股份的电话,邮箱里也充斥着相关邮件。相关投资人说,坚定看好公司未来,“甚至还想继续追加投资”。

同时,越来越多的杭州科技型企业崭露头角,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一位投资人表示:“都说杭州是养了‘六千条锦鲤’,才出了‘六小龙’,谁又能断言,哪一条‘锦鲤’不会成为下一条‘小龙’呢?”

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自13世纪佛罗伦萨货币兑换中心启用起,全球金融中心已历经800多年的发展变迁,其间世界各大城市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探索与竞争从未停歇。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驱动全球金融中心格局迎来新一轮深度调整。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杭州的整体排名却一路逆势上扬。

回顾五年前,在2020年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时,111个金融中心参与排名,杭州仅位列第109名。而如今,杭州已攀升至第63名,从曾经的“吊车尾”到“跻身中游”,且跃升速度不断加快。

究其根源,在于杭州长期坚守高水平开放,秉持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谋划改革,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领域。

2022年,杭州成为浙江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23年,杭州出台《关于建设现代金融创新高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创新高地的目标。

对此,外资纷纷投下“信任票”,推动杭州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一路攀升。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杭州实际利用外资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四;2024年,杭州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5.42亿美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跃居第三,创下年度最高排名。

专家学者也纷至沓来,选择在杭州交流全球金融发展的新思想。2024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自设立10年来首次走出北京,在杭州举办。这场会议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评价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全球金融业内顶级盛会”。

目前,中美关系总体仍处于紧张态势,各大领域均面临一定压力,金融领域也难以独善其身。在此形势下,杭州应如何巩固既有优势、有效应对挑战,实现再上新台阶?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的背景下,杭州选择集中精力办好自身发展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杭州市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正以“双循环”战略破题——

在“引进来”方面,落实金融机构总部机构政策,加快建成杭州国际金融中心等建设类项目,推动一批总部机构集聚,争取省级产业基金、省属上市公司投融资总部、新设金融科技子公司等资源落户。

在“走出去”方面,顺应“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发展大势,支持杭州金融机构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

前不久,杭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金融大数据及AI战略融合发展大会,侧面佐证了这一变化。现场,位于杭州临平的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与北京银行等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金融支持、产业基金导入等方面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榜单是一份肯定——在国际聚光灯下,杭州进一步刷新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更是一种激励——必须切实扛起大城担当,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

全球金融中心崛起,在于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杭州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胡金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