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25任务书”来了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如何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建设,依法履行立法、监督等法定职责,为“经济大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贡献人大力量?近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原则通过了2025年工作要点。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两城一都”的方向和定位,加强自主性先行性立法,积极推进创新活力之城法治体系建设。立法计划共34件项目,包括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全民健康促进、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等7件正式项目;创新活力之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促进等10件预备项目;生产性服务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17件调研项目。
监督工作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将紧扣省市委关注的重点、群众关切的热点,着眼于“情况要明、问题要准、原因要清、意见要实、效果要好”,强化“四督联动”,以监督推动解决突出问题,真正做到“见事、见物、见问题、见整改、见效果”。全年共安排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9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4项,财政经济工作监督11项,专题询问1项,专题调研5项及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包括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监督,上下联动开展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加强财政经济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民生实事项目等监督,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抓好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专项监督等。此外,还将作出关于加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决定。
人大代表工作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将贯彻新修订的代表法,深入实施“四建设两提高”代表工作体系,开展“三推两助双岗建功服务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代表主题活动。通过拓展“两个联系”,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加强国家机关与代表联系。丰富基层民主实践,打造具有杭州标识度的基层民主实践系列品牌。优化议案建议办理,加强代表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
推动人大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是今年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将完善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推进人大协商议事活动常态长效开展,深入实施常委会审议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全市代表联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人大运行机制,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建立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清单等制度。
在自身建设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凝心铸魂、服务提升、民呼我为、提能增效”四项行动,全面打造学习型组织,深入推进“四个机关”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推动“数智人大”迭代升级,全方位赋能人大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