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多举措优化涉企行政执法 合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7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司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召开“执法提质助杭企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杭州市扎实推进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和创新成效。
“执法提质助杭企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杭州市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下降33.37%;涉企罚款金额同比下降21.44%;涉企现场检查同比下降62.83%。
在最新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4)》中,杭州市总得分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行政执法”指标得分排名全国第一。
会上,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前介绍,专项行动聚焦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痛点堵点问题,从去年开始着力解决重复检查、低效检查的问题,规范涉企检查频次。针对企业“不要检查要指导”的需求,不断推动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点单式”涉企指导预约服务,针对性地为各企业开展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为企业开展预防性指导服务1130次。
另外,杭州市全力构建科学化、精准化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综合考量企业风险程度、信用评价等多维度因素,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少检或不检,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依规采取措施。今年全市消防领域在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同比分别减少46.32%和73%的情况下,发生火灾次数同比下降15.24%,实现了行政执法“量减质增”的效果。
同时,为了积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全市进一步拓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对轻微、初次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全市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已经扩大到37份,覆盖21个执法领域。截至2024年底,全市免罚轻罚案件累计达14.41万起(不含交警领域),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减免罚款超6.39亿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此前,杭州市还组织开展了包容审慎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选,现场发布首批10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全市涉企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进一步提升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能力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改革的一项关键举措,也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徐前表示,杭州市司法局也将联动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持续锚定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目标,为全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杭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