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风景——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

2025-08-15 09:27:58

(一)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9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届时,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齐聚杭州,探讨未来数年全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得到国际认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肯定。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天后,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深刻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战略高度指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本路径。

20年来,这一理念早已从小山村走向全中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20年来,杭州持续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升生态优势、接续培育生态文化,一条绿水青山、江山如画的绿色之路,蔚然铺展。

20年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美丽杭州,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美丽杭州,已然是中国式现代化浪潮中的一朵夺目浪花。

(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方向既明天地宽。杭州以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为载体,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杭州亚运会打造全球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建立跨省域跨市域协同,建立林长制和千岛湖保护机制,探索实践无废城市、宁静小区、美丽乡村等建设体制机制,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打造绿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杭州不断丰富与探索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多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持续擦亮生态文明之都底色,杭州聚焦绿色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20—2035年)》,制定《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改革攻坚举措接连落地生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蹄疾步稳,为建设美丽杭州筑牢坚实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杭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路。

(三)

远山青翠,近水碧蓝。6月初,杭州西湖迎来第28窝鸳鸯宝宝,7只新生雏鸟绒毛初干,紧随母鸳鸯初次下水,开启生命中的首次觅食之旅。西湖之美,不仅是山水之美,更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以鸳鸯为例,从“外来户”到“本地鸟”,诠释“飞鸟相与还”的诗意,也照见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升华。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这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中,杭州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率先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杭州新篇章。

建设生态文明也关乎全人类共同命运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以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提供了一种新选择。7月24日,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结果在津巴布韦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正式公布,杭州市成功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成为浙江省首批获得认证的城市之一。

站在新起点上,杭州将以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高水平承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重要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开放姿态引领全球生态治理新方向,为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贡献力量。

江潮奔涌,群山叠翠,正是江南好风景。这份写在山川大地的诺言,写在人民心里的答卷,将带着人间天堂美丽杭州,从一个春天走向下一个春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