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三美融合”的生态共富路 杭州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经验与启示
制图:王璟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杭州坚持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创造性地把对理念的认识转化为高水平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创新实践,在协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走在了前列,走出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生态共富路,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示范标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这一重大理念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上不断深化拓展,逐步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科学成果,也是面向国际、面向人类、面向未来的绿色宣言,科学回答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如何平衡的历史难题,也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思考、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关注并实地指导杭州的生态环境治理。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杭州调研、出席重要活动,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杭州城市定位、数字经济、城市治理、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对杭州提出了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和建设生态文明之都的期望,为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指明了方向。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和推动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杭州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坚持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杭州样本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大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扎实推动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在全民的共同参与下,美丽杭州铺展出更加壮美的图景。
大力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既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底线,又表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坚定意志,同时也指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环境保护在民生事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深刻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拓展转化通道,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率先开启跨越式发展的征程,经济发展一路前行,也首当其冲遭遇生态瓶颈。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相伴?杭州更早感受到了“破题”的压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把人们心中的困惑解开了,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杭州的决策者们敏锐而清醒地认识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让绿色成为新的增长点,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的需求。如今,生态共富、大美杭州,已从一个点辐射到全区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共富”案例,并正在成为转化的鲜活展示地。
持续完善多元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等要求越来越高,对更优美的环境的期盼日益强烈和迫切。从“盼温饱”到“盼生态”,优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指向自然生态,又指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涉及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对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既需要加强宏观层面的体系建构,也离不开中微观多元力量参与;既需要党委、政府和企业、社会公众多主体协同共治,也需要整合其他各方资源、各种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在美丽杭州建设中,杭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力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关键绿色技术攻关、扶持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和建立健全通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其中,发挥制度优势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是关键。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还需要更好地依靠市场化、法治化力量。在生态法治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杭州有诸多有益做法,如出台首个县级环境质量管理规范、率先建立市域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率先开展水权制度改革试点等,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依托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和扎实基础,推动生态领域整体智治、提升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是杭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是一条重要的经验,使杭州逐步走出了一条更低碳、更智能、更低成本的生态环境治理之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坚持将“生态共生”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杭州从推进生态市建设、实施“环境立市”到建设美丽中国样本、打造生态文明之都,再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绿色发展优势更加凸显,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也更加真切、更加深化。
杭州的实践表明,践行“生态共生”理念,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接续培育生态文化;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的方方面面。既要重视宏观层面的体系建构,也要深化末端治理,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所需、所急、所盼,让生态文明更高效、有温度,更加可知可感。要主动适应“富起来”的新常态,将“生态共生”价值观塑造与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融合统一,深度推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要按照“生态共生”的价值要求,合理布局和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与生态价值提升相融合、绿色生活方式与文明习惯养成相融合、“最美风景”与“最美风尚”相融合,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实现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赢、人民共同富裕与生态获得感和谐共进。
不断强化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恒心和韧劲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杭州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绘好生态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持续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攻坚,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专项行动,推进造纸、印染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等,持续打出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组合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幅幅美丽杭州的美好画卷跃然纸上,不断续写着绿色共富的美好故事。
杭州的实践表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天的杭州,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必须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不断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全面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以奋斗之姿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再续新篇。
(作者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