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与海 筑梦天山下 杭阿结对十五周年

2025-09-22 10:23:14

从杭州到阿克苏,飞机要飞七个多小时。当钱塘江畔夜幕低垂,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市仍然沐浴在阳光下。街边高楼林立、人流如织,各民族的孩子手拉手一起走在放学路上。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杭州对口支援阿克苏市的十五周年。“在一批批干部人才的接续努力下,杭州援疆工作正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今天的阿克苏市,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明进步,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邵小军说。

近日,本报“跨越山海看振兴”采访团穿越四千多公里,来到这片与杭州情谊相连的土地,感受两地对口支援浇灌出的梦想与希望。

赛会梦

成功举办地区首个A1类田径赛事

在阿克苏市,从市区到乡村,杭州援建的建筑总是十分抢眼——去年竣工的阿克苏市第二十中学,把江南的徽派建筑美学带到了新疆;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拜什吐格曼乡卫生院,是该市首家拥有CT机的乡镇卫生院。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是历届援疆指挥部的一项重点工作。光是学校,杭州就在阿克苏建了12所,覆盖幼儿园到高中。”在阿克苏市杭州援疆展示馆,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寿晓华指着一张张照片向记者介绍。

一座座漂亮的新房子,让阿克苏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杭州援疆工作也开始从“抓硬件”向“软硬兼顾”转变。在援疆展示馆入口附近,一张赛事海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10月,2025年“杭州-阿克苏同心杯”马拉松赛即将在阿克苏市举行。今年的马拉松赛将继续向杭州跑者发出邀请,推动杭阿两地更好地交流。

“阿克苏人热爱运动,但一直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地赛事。去年,我们联合当地政府主办了阿克苏地区首个A1类田径赛事——首届‘杭阿同心杯’阿克苏市马拉松赛,吸引了全国各地5000多名选手参赛,线上线下观赛超1100万人次。”寿晓华说,比赛不仅圆了阿克苏市的办赛梦,还通过赛事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比赛期间,外地来的选手、观众在阿克苏吃美食、逛美景、看演出,既带动了消费,也把城市名气打了出去。”

像这样的活动,在阿克苏还有不少,每一场活动的背后都有一个圆梦的故事——“杭阿同心杯”校园足球联赛,让阿克苏小球员实现足球梦;“西湖水·多浪情”玫瑰婚典,用最浪漫的方式助两地新人圆了人生梦;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的“杭阿杯”创业创新大赛,让无数阿克苏年轻人圆了创业梦,在今年大赛现场,一等奖项目“疆域无线”团队与哈啰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医疗梦

杭州名医组团帮阿克苏医院“升级”

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强也有一个梦想——“‘十五五’期间,我们要争创三甲医院!”

这一“雄心壮志”的底气何在?记者刚走进医院一楼大厅,就在显示屏上的坐诊专家名单上找到了答案——杭州市一医院、杭州市三医院、杭州市七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富阳中医骨伤医院……这座远在南疆的县级医院,竟汇聚了杭州各大医院的专家,其中不少是在杭州也“一号难求”的名医。

原来,9月7日至11日,杭州市卫健委组织的“组团式”医疗援疆系列活动正在阿克苏市开展。这也是十五年来,杭州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援疆行动,共有三十多名专家参与。听到消息,不少阿克苏市患者专程赶来。“以前去乌鲁木齐看专家要坐一天火车,现在杭州专家来了阿克苏,实在太方便了!”维吾尔族患者古丽高兴地说。

“我是第一次来阿克苏,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病人。”在肾内科诊室,浙江省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俞东容刚结束坐诊,随口跟记者聊了起来,“阿克苏的病人对中医疗法的接受度挺高。去年以来,我们工作室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的一百七十多名随访病人,整体疗效不错。”

俞东容说的工作室,是去年4月杭州市中医院落地的“国医大师王永钧传承工作室阿克苏站”。像这样的名医工作室,在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就有6个,涉及甲乳、消化、皮肤、肾病、精神、骨科等科室。通过定期坐诊、师徒带教、赴杭进修等方式,助力该院新创建地区重点专科4个,在二级综合医院DRG绩效考核中CMI值和RW≥2两项指标排名均跃居全疆第二。

即便杭州专家们回去了,也不耽误群众看病。在医院一楼的杭阿皮肤病5G“云诊室”,一名患者正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地将患处对准摄像头。几分钟后,千里之外的杭州市三医院皮肤科专家就给出了诊断结果。最近,5G“云诊室”还拓展到了阿克苏市14家基层医疗机构,让群众真正实现“家门口看杭州专家”。

“我们不仅输送了技术、开展了服务,更搭建起长效协作机制,强化了阿克苏医疗卫生体系的‘造血’功能。”杭州市卫健委援疆干部许益波介绍,本次“组团式”医疗援疆活动,累计开展专题交流2场、大型义诊3场、科普直播4场、培训讲座11场、手术带教24台,提供门诊诊疗420人次。

教育梦

让阿克苏的孩子见识“远方的风景”

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走进位于阿克苏市多浪第一幼儿园,一群维吾尔族的孩子用流利的普通话和我们打起了招呼,“杭州的叔叔阿姨,你们好!”

过去八年,本报发起的“多浪公益行动”,为这所杭州援建的幼儿园捐赠了大量急需的物资,这次又向他们捐赠了200套园服。捐赠仪式后,当问到未来园区发展还有哪些需求时,副园长邢菲菲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回答——“希望能让孩子们多见识见识远方的风景。”

“远方的风景”背后,是援疆从满足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升华。去年,杭州援疆指挥部联合多浪公益发起“我请老乡看电影”活动,《闪耀少年之空中接力》等影片精彩的剧情,让阿克苏农村不少第一次进电影院的老人和学生大开眼界。今年,杭州宇树科技专家又向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学生介绍了最新的四足机器人,充分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机器狗怕水吗?”“机器狗的关键结构是什么?”

杭州是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而通过对口支援,阿克苏的孩子也得以分享人工智能成果带来的教育革新,有效提升科学素养。今年5月,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被聘为阿克苏市人工智能教育首席科学家。在阿克苏市第二十中学,张文宇以“分数之上 与AI同行”为主题,介绍了从感知AI到生成式AI的发展历程,并通过AI写诗等应用让师生领略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他还呼吁,不要把孩子关进“刷题”的笼子,让孩子照着机器的样子长大,“因为当机器越来越像人,人不能越来越像机器”。

“相比工厂、大楼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援疆项目,教育援疆的成果藏在孩子和家长们的心里,但却是新疆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阿克苏市教育局副局长、杭州援疆干部濮龙龙表示,十五年来,杭州一直以最大的人才规模、最多的资金投入和最持久的耐心来开展教育援疆工作,“本批援疆干部人才中,教师就占了三分之二。”

为了帮助阿克苏孩子开阔眼界、加深认同,杭州援疆指挥部陆续开展了杭阿青少年“科学嘉年华”“我和我的祖国”艺术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此外,即将启动的2025年多浪公益行动,也将为一千多名阿克苏孩子满足微心愿——在多浪第一幼儿园,一名维吾尔族小女孩轻声告诉记者:“我将来也想去杭州看看。”

援疆之行,亦是圆梦之行;驻疆之人,也是筑梦之人。当太阳从天山升起,杭州与阿克苏的故事,又将写下崭新的一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赵慈杰 邵双平 丁雄英 陈立平 通讯员 金立帆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