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杭州健康企业建设经验亮相全国
如何筑牢职业健康治理根基,构建精准化助企模式?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人民健康大会”上,杭州三项案例入选“2025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库”名单,入选数量位居浙江省首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企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据了解,此次入选的案例包括市卫生健康委与市职业病防治院联合申报的《构筑健康守护网,绘就幸福新图景——聚力打造健康企业建设“杭州样板”》,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分别申报的《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健康产业助推健康企业建设》《多元化干预,建设员工健康家园》。
将健康企业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整体布局,是杭州推进健康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健康处处长丁闻兰告诉记者,近年来,杭州以健康企业建设作为促进职业健康、营商环境和共同富裕融合推进的重要抓手,探索形成“政府引导、专业支撑、企业主体、社会共建”的特色发展路径,推动职业健康从单一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在这一体系的支撑下,全市工伤发生率持续下降,连续3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连续6年位居副省级城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榜首,连续5年被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价为引领级城市。2024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6.52%,人均预期寿命达84.18岁,多项核心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制度创新为健康企业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杭州不仅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中国企业行动”试点,更于今年推动《杭州市全民健康促进条例》落地,将职业健康保护制度、首席健康官设置等要求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创新实施“信用+健康企业”场景建设,设计专属惠企服务,推动信用与健康双向赋能。
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精准化的服务体系成为健康企业建设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市职业病防治院牵头构建“5+5+N”嵌入式助企模式,推动职业健康服务直达基层。针对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全市系统开展“听力保护”等专项行动,推动健康服务进园区、入楼宇。滨江区“暖企小站”、钱塘区园区卫生服务站等创新载体,结合智慧云诊室、云药房等数字化手段,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有效破解了职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服务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参与健康建设的积极性。”丁闻兰提到,截至目前,杭州已累计建设健康企业4018家,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案例。比如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健康产业—健康企业—健康职工”协同发展路径,系统应对职业危害和职工健康问题;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打造绿色食堂、心灵驿站和健康云中心,实现对员工健康的全程关怀。这些探索不仅提升了职工健康水平,也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个案例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4个入选行政推广案例;58个案例入选中国企联健康企业特色案例,4个入选健康班组案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未来,杭州将继续深化健康企业建设,推动健康治理与城市发展更紧密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职场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健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