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西湖龙井、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遗”
北京时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会上再传喜讯: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项目由浙江省牵头申报,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浙江拥有11个人类非遗项目,人类非遗项目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中国茶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其中,浙江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回望申遗之路,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作为我国新一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按照规定,每个国家每2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浙江省作为牵头申报省份,联系相关14省,负责申报文本、图片、视频和社区知情同意书等材料的制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攻坚。
期间,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及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成立保护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文本撰写4万字,修改32次;梳理各省提交的社区知情同意书216份,经6轮修改,定稿83份;精准翻译2万多字的申报文本、3万多字的知情同意书、1万多字的辅助材料及视频解说词和图片说明,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对拓展人民群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深化对中华文明发源发展的认识、凝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