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世界介绍杭州

2024-03-11 15:10:58

去年9月,我带着一群意大利游客在苏堤上漫步。

我用英语讲述杭州“老市长”苏东坡的故事。虽然有意大利语翻译,但他们仍听得似懂非懂。

忽然一阵秋风吹过,吹得湖旁柳树袅袅。我有了灵感,即兴牵起团里一位意大利女士的手,用英语吟出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名句:

“There are only three things I care in this world, the sun, the moon and you. The sun for the day, the moon for the night, and you forever! ”(在这个世界我只爱三件事, 太阳 ,月亮和你。太阳是为了白天而存在,月亮是为了夜晚而存在,而你对我来说是永恒的存在。)

这下,意大利游客感受到了苏堤的浪漫。一位小伙子还和我说,“等我找到女朋友,一定会带她来杭州。”

这段视频传到网上,一下子火了,很多人因此认识了我。

英语老师的激将法,激发了我对英语学习的狂热兴趣

大家都叫我Jason,我是一名杭州的金牌英语导游。

我是浙江金华人。读初中时,我们英语老师的发音很标准,比如“thanks”这个单词,她会强调要咬舌发音。

有一次上英语课,我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英语老师点名批评:“调皮谁不会,有本事你把书读好了!”

英语老师的激将法,竟然激发了我对英语学习的狂热兴趣。从那以后,我越学越好,英语经常考满分。

1999年,我考上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来杭州读书,专业是酒店管理。一开学,任课老师就反复强调,无论你们毕业后是去酒店还是旅行社,都离不开英语。

我又听进去了。大学期间下苦功学英语,一到周末就去六公园的英语角,找老外聊天。

那时候,李阳的“疯狂英语”很流行,我也去现场感受过,2000个人站在大礼堂,一起用英语喊。

“哇,还能这样学英语!”回去后,我每天6点半起床,到楼顶用“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的方法说半小时英语。过了一段时间,就有同学跟着我到楼顶说英语,最多时有一百多人。

2002年毕业前夕,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潘小慈为4名学生写了推荐信,我是其中之一。拿着推荐信,我顺利入职杭州香格里拉饭店。

他只花了雇一个人的薪水,我却干了五个人的活

当时杭州能招待外宾的酒店不多,香格里拉是一家。

我在前厅部工作,每天迎来送往不同肤色的外宾,他们有的英语口音纯正,有的英语说得让人听不懂。时不时也会碰到外宾咨询,出去怎么打车?哪里好玩?哪里有不错的美食?我都尽量详细介绍。

2004年,有一位做家纺贸易的美国商人,每个月都来中国跑工厂,来杭州就住在香格里拉。一来二去,我们算熟人了。

一天,他把我叫到房间,房里还有另外一个美国人,是他们公司的人事部经理,说是特地来面试我的。

面试?我有点糊涂了。

美国商人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大致情况,说准备在杭州开一家分公司,想招一名助理。他觉得我很合适。

突然被人赏识,我一下子有些兴奋。但很快冷静下来,首先家纺行业我不熟,相关的英语我更不会,我只知道枕头是pillow,窗帘是curtain。

可美国商人再三说,“这些都可以学,我们看中的是你这个人。”

他问我,“你会开车吗?”我摇摇头。

“没事,给你钱,你马上去学。”当时学车报名费要将近4000元。

其实我在香格里拉上班的工资待遇再加小费,相较同龄人也挺不错了。但美国商人直接开出翻倍的薪资,还规划了一番职业前景。

我怕受骗,打电话回去,问家里人意见。父亲和大哥都说,你还年轻,值得一试。考虑再三,我接受了这份工作。连年终奖都没拿,就裸辞了。

我一边啃家纺行业的英语资料,一边学驾驶。等美国商人再来中国时,我已经考出驾照,租了一辆车,到上海浦东机场去接他。

给美国人打工,我一干就是10年。后来我才明白,什么叫精明的商人,他只花了雇一个人的薪水,我却干了五个人的活——司机、翻译、产品经理、跟单员、验货员……

我跑了很多地方,杭州萧山、绍兴上虞、江苏南通,大大小小的工厂,和各种人打交道。这期间,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发生了飞跃,国内的人力成本水涨船高。美国商人决定把公司搬去劳动力更廉价的东南亚。

我的月收入虽然每年也在上涨,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下跌,对比同龄人,我的薪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那个不听话的大叔,被海关搜出了5个苹果

有个从前的同事,辞职后一直在旅游业摸爬滚打。他说,“Jason,你喜欢旅游,英语又好,现在出境游那么火爆,过来一起干吧。”

我想了想,也是个出路。2012年,我考出了国际导游的领队证,开始独立带团。

每个月我要带两趟出境团,一走就是十来天。去的都是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美国、日本、“新马泰”、迪拜等。

有些人以为导游带团就是游山玩水,其实这份工作的强度很大,责任很重,一路上要替语言不通的团友打理各种事务。如果碰到“不听话”的团友,简直操碎了心。

一次我带团去夏威夷,临行前我反复强调,入境美国不能带任何水果,吃不完的就留在飞机上,否则海关会重罚。

有个大叔一脸自信地反驳:“我去过很多国家,都没这种规矩。”他还拿出护照给我看,他去过老挝、越南、马来西亚。

我哭笑不得,耐心和他解释,这是美国的法律,如果你带水果,被查到就要罚款300美元。

大叔还在犟:“大不了把苹果扔了就是。”

飞机落地,团友们一个个过海关。突然,队伍卡住了。那个不听话的大叔,被海关搜出了5个苹果。

“What!”(什么!)有那么那一刻,我真心不想再帮他沟通。

大叔说话声音也软了下来:“我也一把年纪了,你帮我说说好话吧,让他们别罚款。”

我经常看美剧,对美国人的行事风格多少有点了解。我摆出了最真诚的态度认错。我说,刚才说入境注意事项时,这位先生出去接电话了。总之都是我的错,我保证,不会有下次了。

“Seriously?”(你是认真的吗?)海关工作人员是一位金发碧眼、戴眼镜的女士。

我诚恳地点点头。她停了两秒说:“Ok, translate to him, from this moment, everything before he do that, ask your permission.”(好的,你告诉他,从此刻起,他做任何事都要经过你的同意。)

我翻译给大叔听,让他赶紧点头答应,要不然300美元罚款跑不掉。

后面的行程,那个大叔一改之前的态度,非常配合,顺利走完全程,还和我成了朋友。

杭州英语导游界的“绝代双骄”成了我的入门师傅

我带了三年出境游,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有一次,刚带完团回家,我想抱抱女儿,她躲到妈妈身后问:“他是谁?”

我的心差点碎了。跟妻子商量后,我决定改行做地接,至少不用满世界跑。

我去考了英语导游证。据我所知,整个杭州,持证的外语导游也就1000多人,金牌英文导游不到20人。

每年,杭州市导游协会都会请历届金牌导游来做讲座。那次,我认识了金牌英文导游郁敏敏,她行云流水的英语表达,我不禁在心里说,“哇塞,太厉害了!”

敏敏和她的先生被称作是杭州英语导游界的“绝代双骄”。如果说敏敏的先生像一个行走中的大脑数据库,杭州的人口数据、经济指标,他都能信手拈来,那么敏敏的解说风格就是娓娓道来,动情走心的那种,听她用英语讲解白娘子许仙的传说,绝对是种享受。

讲座结束,我加了敏敏的微信,并发了一段英文自我介绍的音频过去。

她和先生一听,马上回复:相见恨晚。

后来,他们夫妇成了我在英语导游这一行的入门师傅。

外国人来杭州,通常游玩三个地方——西湖坐船、雷峰塔登高、灵隐寺拜佛

2017年,我加入了敏敏夫妇开的杭州英文导游工作室,专门接待境外游客。以前我是带中国人出去看世界,现在我要带外国人体验中国文化。

外国人来杭州,通常游玩三个地方——西湖坐船、雷峰塔登高、灵隐寺拜佛。这三处最能代表杭州,如果浮光掠影地介绍,并不难,难就难在深度交流。

我接待过一个美国游客,他算半个“中国通”,在北京、上海都工作过,24年前也来过杭州。带他去西湖游玩,他能讲的可能比导游还多。

猜猜最后我带他去了哪儿?“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考虑到这名游客从事商业,我给他讲解胡雪岩的生意之道,讲胡雪岩如何发家,最后又怎么破产,这中间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他听得津津有味,讲起他亲眼见到这几十年中国的商人是如何崛起的。

有的客人对历史特别有兴趣,我就会和他们聊,讲中国从“东亚病夫”如何一步一步强大,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讲我们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什么是“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那些外国客人边听边看中国的变化,没有一个不震撼的。

2018年夏天,我和敏敏一起接待了86名挪威大学生。我带他们在学士公园的码头坐上西湖游船,一路讲解杭州的风土人情。再到长桥公园,敏敏讲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长桥不长,但梁祝十八相送就发生在这里。然后带他们登上吴山城隍阁,俯瞰今日杭州的繁华。

这些年轻人发出的赞叹,让我好像又回到了对世界无比新鲜的学生年代。

背诵这些优美的诗句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用到

疫情这三年,旅游业承受了沉重打击。客人没有了,电话铃声不再响起。为了把日子过下去,我试过各种行业,也送过外卖。

一个冰冷的雨天,我买了两个包子,站在路边啃完,马上又去接下一单。送了20多天外卖,我撑不下去了。想想以前,自己说着一口流利的外语,和外国友人侃侃而谈。

最难熬的日子,我干脆在家埋头看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书。那年生日,妻子送了我一本许渊冲翻译的《唐诗三百首》。

为了保持语感,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大声朗读英语。“This spring mo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背诵这些优美的诗句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用到。

2022年5月,我参加了杭州第七届金牌导游大赛,获得英文组第一名,被授予“杭州市金牌导游员”。

我因此申请成为杭州高层次人才(E类),可以享受政府针对人才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

我很自豪,也感恩这座城市对我的认可。

哪怕是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只要肯钻研,外国朋友也会感兴趣

2023年春暖花开,旅游业终于迎来了春天。我又接到天南海北客人的电话,忙到很晚才回家。

女儿问我,爸爸,你在外面忙些什么?

我突然想到,为何不把自己白天工作的场景拍下来?

从2023年7月发出第一条视频,短短半年,我的短视频账号在全网有了20万粉丝,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一条是接待意大利游客,一条是我用英语介绍人民币纸币上的中国景点,两条都超过了百万点击量。

2023年9月,杭州举办亚运会。作为对外接待团队中的志愿者,我负责接待三批尊贵的外国朋友,分别来自泰国、阿联酋、英国。

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这只鸭子,旅游从业者对杭州的变化感受是最敏锐的。从G20峰会到“后亚运”时代,杭州这座城市越来越有魅力。现在,我们接待的三分之一客人,都是国内企业邀请的外商。

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出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比如开头提到的意大利客人。意大利人天性浪漫,我就特意营造情调,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雕像作为行程的最后一站。

雕像在西湖边的六公园。快走到雕像前,我让意大利游客从10开始倒数,然后低着头往前走。数到0时,再让他们猛地抬头看。

看到马可·波罗雕像那一刻,他们一脸惊喜。

如果是美国客人,我会把最后一站放在曲院风荷,1972年周总理陪尼克松总统来杭州,一起开凿的中美友谊井就在那儿。

如果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游客,我会带他们登上望湖楼,体验苏轼的千古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很多年长的客人念着从小就会的古诗,常常双眼泛红。

如果是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游客,我就带他们去胡庆余堂感受望闻问切。碰到喜欢美食的,我就带他们参观杭帮菜博物馆。

但杭州的故事哪里讲得完?去年夏天,我爱上了玩桨板,经常沿着上塘河划着桨板回家。我把这个经历讲给客人听,他们一下明白了杭州为什么会叫做“东方威尼斯”。

如今杭州的“旅游名片”数不胜数:“三世遗”——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还有龙井茶、G20峰会、亚运会,都值得一说。哪怕是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只要肯钻研,外国朋友也会感兴趣,比如杭州街头8块钱一碗的小馄饨和葱油拌面,随借随还、免费用车的共享小红车。

对了,我经常给外国客人们展示我的“杭州人才码”,给他们介绍杭州如何重视人才,鼓励大家不断学习成为“人才”。这时,客人们会竖起大拇指来一句:“Wow, it's wonderful!”(棒极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徐朱成 整理 王晓红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