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5万公里的文明对话 加勒比国家自媒体意见领袖培训班学员访问杭师大

2025-09-22 09:47:52

9月17日,12名来自加勒比国家的自媒体意见领袖培训班学员,结束了为期四天的杭州师范大学参观交流之旅。

他们中既有记者、主持人,也有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影响力的生活、教育、旅行等领域的自媒体博主。

此行中,他们以镜头为笔,以网络为媒,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向世界讲述真实、多元、立体的杭州故事、杭师大故事。

配图1

据介绍,杭州师范大学与加勒比国家的友谊坚实而深厚。加勒比七国大使曾齐聚杭师大,从学术合作到文化交融,从青年成长到未来愿景,坦诚对话。

不仅如此,由周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加勒比文学史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拓了加勒比文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学术集刊“加勒比地区研究”与国际期刊Blue Humanities相继推出,国内首套“加勒比译丛”“加勒比研究丛书”陆续出版打开中加互鉴的知识之窗;学校常年举行中国—加勒比文明互鉴论坛系列讲座、中国—加勒比青年发展与合作交流会等学术与文化活动,并开设加勒比地区研究课程,填补国内加勒比教学空白。

在走访交流中,杭州师范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成为学员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专门研究加勒比国家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中心聚焦中加文化与政策、医疗卫生、贸易金融、生态环境四大方向,持续开展跨学科研究,为推进中国与加勒比国家高水平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并为文明互鉴搭建畅通桥梁,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勒比地区落地生根。

安提瓜和巴布达电台经理威廉姆斯·佩特拉兴奋地说:“在杭州师范大学的交流让我倍感自豪,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正以积极的行动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文化的魅力,在亲身体验中更显鲜活。

在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练功房里,师生们展示中国武术,招式行云流水,动静之间透着东方哲学的韵味。学员们被这份“刚柔并济”深深吸引,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摆出功夫动作。

“武术讲究的是内外兼修,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人的专注力和毅力。”体育学院负责人介绍。苏里南太阳网主编盖尔·埃克深有感触:“这和我们的民族舞蹈很像,都需要全身心投入。”

配图2

走进余杭径山村,学员们亲手体验了宋代“点茶”技艺——茶匙轻点,乳白茶汤中晕染出各式纹样,千年宋韵在指尖悄然流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数字企业家公司的罗斯·克伦举着手机,对准手中的宋式茶盏,语气里满是惊喜:“茶汤转着圈,居然浮出了山水纹!”

径山村的魅力,不止于千年茶香,更在于“未来乡村”的鲜活图景,让学员们感受到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力量。

手机能放到公交站的光伏长椅上充电、路边的智能路牌一秒指路、一年能节省140度电的物联网太阳能路灯……这里持续推动的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让学员们啧啧称奇。

从曾经的“采石村”到如今的“零碳村”——圭亚那城市规划博主埃尔西·哈里仔细了解经山村二十年的绿色转型路,她对这些绿色蝶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把生态保护和村民生活实实在在结合起来,”她认真记录着,“这样的经验,对我们国家的乡村发展太有启发了。”

配图3

这份对“绿色”的执着,在阿里巴巴全球总部得到了另一种诠释。园区里的“减碳大脑”系统引人注目:通过物联网和AI技术,实时监测办公楼宇的空调能耗、数据中心的电力使用、园区交通的碳排放,精准调控每一度电、每一滴水。自媒体人德肖恩·麦奎因来自格林纳达,这个海岛国家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他感慨道:“中国在减碳上的技术创新和实践决心,值得世界学习。”

此行的精彩,在交流中沉淀,在思考中升华。学员们还走进无忧传媒、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与工作人员深入探讨跨文化传播的经验与心得。牙买加电台主持人科林斯·凯丽安兴奋地表示:“这些交流给了我很多启迪,未来我要更好地讲好中国和加勒比的故事,让更多人听见、了解我们的交流和友谊。”

离别前夕,学员们漫步西湖。他们表示,要把这份宁静与美好,连同在杭州感受到的活力与创新,一起分享给加勒比读者。1.5万公里的距离,在这样的美与真诚面前,其实并不遥远。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通讯员 成睿 记者 吴越溪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