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
 
拾荒九年, 无关生计, 只为助学
2021-08-03 10:23

b1d9236ec4164fe25373642fb38fad06_rB4AiWEIJxeACiX0AAF_Eo7KUTo113.jpg

王坤森老人在查看被资助过的学生写给他的信。 记者 张之冰 摄

每天晚上九点多到次日凌晨三四点,在刀茅巷附近,总能看到一位身材瘦小、衣着朴素、佝偻着背的老人,在垃圾桶里翻找着瓶瓶罐罐。老人名叫王坤森,这样的拾荒生活,从2012年开始他已坚持九年,几乎风雨无阻。

很多人想不通,作为一名浙大退休教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王坤森的答案很简单:不为生计,只为助学!“我是一名有着6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好事,多帮一些孩子。”这些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先后资助了4名大学生。

“安心读书,王爷爷会资助你的”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王坤森家。采访中途,他的手机响了,老人笑着说:“是萍萍来电话。”萍萍,正是他资助的大学生之一。

“王爷爷,您年纪大了,抵抗力差,最近外出多注意身体!”电话里传出萍萍的叮嘱,老人边听边点头:“好的,好的。”

萍萍老家在衢州常山,起初,她并不知道王坤森是通过拾荒攒钱进行资助的。“有一次我到杭州看王爷爷才知道,忍不住哭了。可他却说这不算什么,让我安心读书,还给我塞红包。”

类似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每一个王坤森资助过的人身上。

老人的抽屉里保存着一封来信,是另一位受资助的学生——浙江海洋学院的小周写来的。信中小周说,正在准备考研。“我给他回信说,让他安心考试,考上了,王爷爷继续资助。”说着,王坤森戴上老花镜把信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已经工作的徐玲玲,是王坤森在2012年开始资助的大学生。“玲玲现在是一名小学老师,听说我又在资助一位大学生小雨,她就向我要了小雨的联系方式,瞒着我转钱给小雨,要和我一起资助,这怎么能行?”老人的语气中似有“责备”,但更有欣慰。

有困难不可怕,只要勤奋努力

王坤森拾荒助学,无论是家人还是周围人,刚开始都表示不理解。

“您年纪这么大身体又不太好,为什么要半夜拾荒资助学生?”熟悉的人这样问。

王坤森的回答是:“我以前是一名大学老师,对学生有感情。”多年前,他从部队转业,在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工作,当时他就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

“那为什么不通过您的退休金来资助困难学生呢?”又有亲朋这样问。

王坤森的回答是:“退休金是国家发下来的。我想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学生。”他还说,也想通过这个行为告诉孩子们,有困难不可怕,只要勤奋努力,肯定能迈过这些坎。

“为什么您白天不捡,非要到半夜去捡?”这个问题也让人想不通。

王坤森笑笑说:“白天捡废品的人是为了谋生的,我不能和他们抢……”

他的这份大爱影响着周围人:家门口经常会有堆叠整齐的纸板,是周围邻居悄悄放的;晚上捡废品时,经常有店家把西瓜、矿泉水送到他手里……

“多做好事,就是你们对我最大的报恩”

随着年龄不断增大,这一两年,很多人劝他减少晚上外出,但他却摆摆手一一拒绝了。到底是什么念头,让王坤森非要这么坚持?“我给你们看件宝贝!”他从床头柜里捧出一个红盒子。

打开一看,这是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抚摸着纪念章,王坤森许久才说话:“这是今年‘七一’前,单位离退休处党支部给我送来的。我经常会拿出来看看,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对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先后受资助的几位大学生平时来看望他,或者给他寄点老家的特产,他也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我不需要你们用钱用礼品报答我,我就希望你们有能力,为社会为别人多做点好事,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报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向瑜 通讯员 许石华 实习生 王琦乐 编辑:郑海云
 
动态信息 更多 >
· 王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牢记嘱托谋发展 接续奋斗向未来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议
·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心声带上来 力量聚起来 继续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童心迎亚运、童谣来记录、童趣溢心间
· 杭州市检察机关出台保障亚运十大举措
· 111家企业加入“朋友圈” 杭州亚运会招商实现历史突破
· 创新能力全国第二,杭州凭什么?
· 杭州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创历史最佳
运河二通道 水陆大会战
杭城再落雪
3D打印“冰墩墩” 科普冬奥梦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