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黄红华: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体系改革
第一,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在县乡分权基础上,赋予乡镇(街道)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城乡社区更多自治权。县(市、区)乡(镇、街道)关系调整是否卓有成效的一类判断标准是乡(镇、街道)能否变被动行政为主动,能否从回应自上而下的压力为主到回应市场和社会需求为主,能否有效减少行政层级、整合部门力量,能否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四个平台建设”在整合力量、增强能力方面会有显著效果,而在减少行政层级、增强乡镇(街道)主动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第二,信息管理改革需要在征集和解决民众个性化诉求的基础上,增强对利益相关者形成的实时诉求的处理和反馈能力。信息系统建设是否卓有成效的一类判断标准是其中运行的数据是否与民众的真实诉求相关,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后续改革,需要逐步改变由网格员自下而上地发现和搜集信息的数据形成方式,引导和激励民众参与到民意反馈和诉求表达中来,形成实时信息数据。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提升解决民众个性化诉求的能力,不断提升与相关数据生成和处理主体(包括各种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紧密协作。
第三,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行分类管理。各乡镇(街道)在辖区大小、交通便利程度、人口数量、人口集聚程度、社会事务繁杂程度、财政能力、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和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所需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设计也不尽相同。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给予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性,因地制宜地设计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
总而言之,杭州市的“四个平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实现“善治”意义上的基层治理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王诗宗:“四个平台”建设启发中国特色“多中心”治理的可能性
“四个平台”设立之初便有社会治理层面的考量。去年十月份,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当时习总书记有一条重要批示,核心要义是“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了多方面的协商民主,包括政府人大政协、社区和基层协商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迅速变化,许多矛盾都需要在基层解决。毋庸置疑,通过下移治理资源的重心,将部门的力量集中到“块”上,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基层矛盾。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力量,这一方面给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政府能够从大数据和个人信息中把握蛛丝马迹,整合信息资源,做到精细化治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注意到,由精英和媒体主导的信息传导链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时下“四个平台”建设和“一张网”,网络是否能够构成未来多中心治理磋商的新平台、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环境,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多中心”治理实际上更接近西方意义上的公共治理,针对的主要是公共服务。国外有种提法叫“协商式政府(Deliberative Government)”,因为公共服务是动员社会的最好方式,未来如果我们要构建一种多中心的社会主义协商治理方式,可能还得更多地从公共服务着手。习总书记说要寻找“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会是抱怨政府不好的老百姓,也不会是忽略民意、单独行动的政府。从大方向说,“最大公约数”基本在于人民福祉、在于民生和社会公平公正。从这个意义说,“一张网”整合下的“四个平台”建设总方向,应该在“如何更好地连接公共服务”上花大心思。
傅荣校:可能触及的基层治理与数字治理的难点、痛点
四个平台运行与应用向纵深发展,会触及我国包括杭州在内的基层治理与数字治理的难点、痛点:
第一,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的平衡。信息技术运用与政府改革的基本行政逻辑,在于提高行政效率,然而,全事务、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式的公众参与,与基层政治民主的深化,提升了效能但必然会影响到效率的提高。要实现这一平衡,“公共机构需要和公民、利益相关者及政府官员一起建立均衡的绩效标准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偏好”。
第二,更深层次的整合。除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信息化平台作用之外,就是进行更深入的结构性调整与改革。即整合资源,建设平台,整体进驻,转变职能,达成条块结合无缝隙、内部运行高度协调。因而,从这个意义说,乡镇(街道)为代表基层治理结构优化,比顶层改革,更为迫切。
第三,打破二元格局。由于我国电子政务与部门信息化工程,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从这一电子政务工程基础上形成的“四个平台”,运用于社会治理,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评估机构、其他组织与公民,天然关联较弱,因而,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多元参与格局的真正形成尚需时日。
第四,标准化规范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事物或者管理创新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因而,需要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适应基层治理特点,围绕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行政行为(包括综合治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服务事项(便民服务类型与事项),探索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统一的四个平台或者4+N平台建设标准体系,让群众与其他主体看得到、听得懂、易获取、好参与、能监督、可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