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的正义之手
没有想到,在戳破演艺界“阴阳合同”引发“一出好戏”之后,到了2018年岁末,崔永元怒揭“陕北千亿矿权案”,又成了一场“跨年大戏”。
2018年12月26日23点43分,崔永元发微博:“你们那里能进去盗贼吗?连老鼠都进不去。最高院可以丢卷宗吗?而且只丢这个案子的,而且只丢最重要的一本……”12月29日晚间,最高法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表示“已经启动调查程序”。
这个“陕北千亿矿权案”,前后延宕了十几年,其实很著名了。8年多前的2010年,《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著名媒体曾有过深度报道。赵发琦的民营公司,通过正规合同取得煤矿探矿权后,投入巨资探明是“千亿”的“富矿”,没想到,很快被一“港商”给盯上;而那个叫刘娟的“女港商”,是陕西当地文工团出身,曾任省政府机关打字员,背后的“关系”“靠山”很不一般,这些都有详细报道。
当年我曾经写了一篇新闻评论,标题是《走出历史 走进法治》,主题是走出“权治”,发表在2010年8月3日《都市快报》“快报快评”栏目上。不承想,恰恰是在2010年下半年京城的媒体大规模报道之后,蒙冤的赵发琦被抓了进去,他的公司也被撤销了工商登记。可见当地的“决心”有多大。
8年过去,这个案子又起大波澜,表面上的关键点,是重要的卷宗居然在最高院法官办公室丢了,同时法官办公室门口的两个监控居然凑巧都坏了;实质上的关键点,是案件判了之后当地不执行。维权12年的苦主赵发琦,在2017年12月迎来了宣判,他终于胜诉了。但是,该案在陕西省高院执行一年,就是毫无进展。这就是典型的“落槌不落地”——不执行。于是,小崔崔永元伸出了他的正义之手!以他的一己之力,以他的巨大影响力,推动这个案件能继续往前走。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契约精神是文明世界的基石,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史。在先哲梅因笔下,“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契约不仅仅是达成和订立,还要执行和落实。从广义来说,法院的正义判决,就是一个“终极契约”,可是判了而故意不执行,这就是对契约精神的最大的违背。
好在现在小崔伸出了正义之手。在一个正常的法治环境中,官司的审判也好、审判后的执行也罢,其实是不需要小崔这样的名人来助力和推动的。但如果没有崔永元的推动,该案很可能最终会“石沉大海”。“所有美善和正义的力量,都引领我们度过严冬”,民营企业家赵发琦胜诉的案件如果最终能得到落实,还真的要感谢小崔的“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