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9-04-23 08:36:17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惯习。

4月23日,正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图书成了公众聚焦的主角,图书的创作者、出版人、销售商以及媒体,如火如荼地参与一场场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展“世界读书日·你读我听”征集活动,面向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征集读书感悟、心得;当当网举办“书香节”,推出“满100减50”活动,等于打了一个对折,大受读者欢迎;今年读书日适逢国际天文联合会成立100周年、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浙江图书馆白天有相关新书分享会,晚上的“图书馆之夜”活动,主题定在“星耀九天 畅想未来”;自4月23日起,杭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免除逾期费,以降低借阅的门槛……

如今阅读越来越广义了,通过手机和阅读器,阅读电子书,已然越来越普遍。4月19日,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启动,以保存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记忆和数字遗产,公开发布的微博都将被保存,那可是超过2000亿条的“大数据”。保存以留给未来人阅读,成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记忆遗产。

刚刚过去的周日,成为读书日活动的黄金时间。杭州图书馆1号门前广场,杭州市献血管理中心等单位举办第六次读书日专题献血活动,邀请多位在杭著名作家现场亲笔签名赠书。我作为其中一员,带去了两本不久前出版的书:《在大地上寻找花朵》和《敬畏与底线》。读书是“个益”,送书是公益;为了这文化公益,文心与爱心齐飞,暖阳共暖春一色。这天,杭州图书馆启动第三季“我和我的祖国 为地球朗读”24小时全球接力公益朗读活动;该馆的市民朗诵团,还走进5个主题分馆,举行全城阅读朗诵快闪,与杭州市民分享阅读的快乐。

尽管读书不只是“读书日”这一天,读书也不应该成为一种被提醒和标榜的符号,但现实告诉我们,有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以推进全民阅读,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不可或缺。不久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这一数字与2017年基本持平,但与爱阅读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世界上读书量最大的国家是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0多本。所以,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与氛围,从而影响更多的人积极加入阅读的队伍,让每天都成为每个人的读书日。

最是书香能致远。世上最好的“芝兰之室”,就是书房、书店、图书室、图书馆。只要“芝兰”是书籍,那么,久入芝兰之室就能恒闻芝兰之香,因为最是书香能致远。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但要行走于万水千山,还要行走在字里行间;而字里行间的万水千山,一路都洋溢着芝兰之香。

民间自发进行的“晒书接龙”活动,也是为阅读助力,也在向阅读的万水千山挺进;我也从一位书友手中接过接力棒,按要求连续5天晒读过的书籍的封面,我是每天晒6本。我家什么都不多,就书多,家里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我觉得今后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家家户户都能设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图书馆”。

对于个人来讲,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并且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广袤深远;对于城市而言,则一定要书香四溢,这样才具有真正的城市品位和城市魅力。

书香书香,最是书香能致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