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道歉了,然而看客们呢?
刚刚过去的周日(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1周年,由相声演员张云雷、杨九郎表演的《大上寿》,其中一个片段被人上传微博,指其在相声中用国殇“砸挂”:“(你)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树。”而在另一场演出中,二人则用“慰安妇”玩梗:“去部队慰安去了!”
“砸挂”,演员之间通过彼此取笑来制造笑点,本是相声艺术常用的手段。然而以民族的灾难来制造“笑点”,显然已突破了底线,乃至堕落谷底。有人说张云雷二人是忘记了灾难、忘记了国耻,哪有!分明记得很清,不是吗?
张云雷已公开道歉,然而其道歉究竟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还是来自内心的反省,尚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更值得追问的是,张云雷的这段表演发生在2018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现场爆笑声此起彼伏,可有谁觉得不对吗?难道在这些“看客”的心里,国殇,只在5月12日这一天才被敬畏;悲悯,只在5月12日这一天才被激起?
张云雷、杨九郎只有两个人,而“看客”则有无数。鲁迅先生当年如此论“看客”:“看客们对先驱的死基本上是无动于衷的,充其量只是获得更多的餐桌旁闲聊的素材罢了,先驱的血恰好可以给这些过着灰色、平庸生活的闲人们着一层红色,增加一点刺激,充当他们无聊人生的调味品。”抚今追昔,何其相似乃尔!不是有“迎合观众”这句话吗?张杨二人的脱轨演出,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看客”趣味的迎合。
而且“看客”之中,不乏“死忠粉”,偶像都已公开认错了,他们却还在忙着扮演“洗地”的角色:“有人故意要抹黑张云雷,心疼二爷!”“那是说相声,还让相声活不?”甚至说三个嫁到灾区的女儿能回来给母亲过寿是“对灾后幸存者的美好祝愿”。很同意相关报道中的一句评论:“袁隆平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这些脑残吃饱了。”然而比“解气”更重要的依然是“解决”——如何将这些“看客”从麻木、混沌中拯救出来呢?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鲁迅先生当年在《呐喊》的“自序”中这样叙述自己弃医从文的缘由:“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时代发展到今天,文艺对于建设国民精神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那就是要弘扬正能量,用正能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不能不说,张云雷、杨九郎表演的《大上寿》堪称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