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回家”带动“人才兴市”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智慧是一切创造、一切发展的源动能。
日前,19位“中国最强大脑”齐聚杭州,阵容之强、规格之高令人诚服:他们当中有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感染病(传染病)学家李兰娟,有空间结构工程学家董石麟,化学海洋学家戴民汉,有油田开发工程专家韩大匡……他们虽然术业各有专攻,却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院士;他们虽然星散神州大地,却共享一份美丽的乡愁:浙江杭州。
这是一次归心之旅。19位鸿儒有的出生成长在杭州,有的求学工作在杭州……比如李兰娟院士,早年怀揣着5元钱到杭州读书,至今已在杭从医50年,她说:“这是一个宜学、宜居、宜创业、宜成才的城市。”
这是一次集智之聚。19位巨擘围绕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分析,可谓开诚布公;他们就“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提出的建议,均属真知灼见——
潘云鹤院士曾预测,未来5-10年数字创意产业将发生巨变,他希望这个巨变能发生在杭州。
韩大匡院士乐见西湖大学蓬勃发展,并提出:“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大。”
邱爱慈院士是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她希望和杭州加强合作对接,期待科研成果能在本地有效转化。
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的励建书院士,则想回杭州建一座媲美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高级研究院,重振浙江数学雄风……
他们乐意在西子湖畔交流最尖端的科研篇章,他们期待在钱塘两岸分享最精锐的学术智慧;他们为中国改革发展输出了最前沿的创新洞见,他们是杭州年轻一代最优秀的人生榜样。他们的荣归,堪称杭州科学界史无前例的一次盛会;他们的齐聚,是西子钟灵、钱塘毓秀的最有力佐证。
院士回家,乃湖山之幸;巨擘归来,为杭州“人才兴市”战略注入了新动能。院士作为各行业领域的执牛耳者,对于形成学科队伍建设、推动科研良性循环、促进产学创新融合,有着举世瞩目的号召力、向心力和推动力。近年来,杭州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名校名院名所“三名”工程建设力度,深化与院士的全面交流合作,为专家学者做好勤务兵、店小二,奋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所说的,杭州期待各位院士常念家乡情、常思家乡人、常想家乡事,在决策咨询方面多建言,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多出招,让创新成果在杭州多落地,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