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误区”里的“降费”期待

2019-05-29 08:31:24

5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举行2019年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进展等有关内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发言人吴春耕表示,有人认为取消省界收费站就是取消了通行费,“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

取消省界收费站不等于取消通行费,就如无人商店取消了售货员不等于免费拿,是一样一样的。尽管如此,取消省界收费站依然是值得大声叫“好”的举措,于公众而言,高速公路将更加顺畅,可以“一脚油门踩到底”了;于高速公路经营者而言,则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提高通行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收益。

然而“好事”还可以“更好”,一些人把取消收费站与取消收费画等号,与其说是“理解上的误区”,不如说是对于“更好”的期待。

当然,中国高速收费有特殊的国情、特殊的背景,比如建设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与民企融资而不得不收,而且收费本身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价格杠杆,可以有效避免高速公路车满为患。大家期待免费,但同时也要正视另一个事实,中国之所以拥有世界上最长里程的高速公路,“收费”正是关键之一,不允许收费便无人愿意投资。

然而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应该是始终占据第一位的,资本利益必须从属于公共利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这个“世界第一”其实也意味着中国人的出行成本以及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与高速收费的标准无法分割。切莫认为企业的物流成本事不关己,我们的一衣一饭都与之有关——蔬菜、水果为何那么贵?为何北方大白菜烂到地里,南方却要两三元人民币一斤?其中的关键就是“物流成本”。也切莫认为“物流成本”只影响你一衣一饭,更关乎市场的流通、市场的活跃;中国互联网经济日新月异,互联网经济靠物流,而物流企业则要靠公路。中国目前正处在扶贫攻坚的冲刺阶段,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并不缺好的物产,然而“物流成本”让他们的好物产走不出大山——这似乎与高速公路无关,但路与路是连在一块的,一路堵路路堵,一路通路路通。

很高兴看到,不少地方已越来越认识到“高速收费”对于本地发展的内在关系。杭州市临安区,从2019年1月1日起,杭徽高速公路杭州至临安段,对安装ETC的浙A牌照小客车(七座以下)实行免费通行;更早则有余杭区,自2017年9月28日起两年内,沪杭高速余杭(临平)至杭州市区段,对安装了ETC的浙A牌照客车免收通行费;在浙江的义乌,从2018年8月15日零时开始,在义乌境内11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之间,安装ETC的客车车主将不必再缴高速公路通行费;宁波,则不仅限于浙B牌照,即便是外地车,从2018年5月2日零时起,也可以在宁波绕城高速公路丁家山、小港收费站,甬台温高速公路北仑(大)收费站和穿好高速公路灵峰、霞浦、柴桥、郭巨、穿山等8个收费站之间路段,只要装了ETC,就免收通行费。放眼全国,相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取消省界收费站就等于取消了通行费?“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但从中彰显的却是不可忽视的公众期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王玥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