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2019-05-31 08:42:12

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时代,课间休息都是怎样的呢?下课了,大家涌向走廊操场,追逐打闹,玩游戏,欢声笑语充满校园。这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课间十分钟却是静悄悄的。有媒体调查显示,75.2%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称,“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很多学校禁止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离开教室玩耍。

课间十分钟不能离开教室,除了上厕所之外不能在走廊操场活动。这样的管理方式令人错愕。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人在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用脑之后,需要休息来调节。课间十分钟不能玩耍意味着孩子们可能一直处于高强度用脑状态,时间长了,学习效率反而会下降。除此,我们还知道,久坐也对健康不利,儿童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下了课也只能坐在教室里,对生长发育影响更大。国家卫健委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6%;而在今年4月,卫健委发布的报告又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导致肥胖和近视的因素很多,但缺乏室外运动是重要原因。

可以用来对照的是我国的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从2011年开始倡导青少年每天参加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此后学生近视率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

课间十分钟也不能活动,弊端如此明显,学校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主要是怕孩子们在玩闹中受伤,一旦有孩子在学校里受伤,校方要承担责任。为了避免担责,很多学校干脆一刀切,禁止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离开教室。

课间十分钟也不能游玩嬉戏,整天只能在教室里坐着,学校倒是避免了学生受伤的风险,但是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受到了极大抑制。说到底,这是学校管理者的懒惰思维使然。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要向孩子们传授书本知识,更要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需要户外活动。把学生们都禁锢在教室里,违反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学校固然要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但保障安全不是不让学生活动,而是需要精心组织与管理,采取各类防护措施,比如教导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老师在教学楼出入口疏导学生等,避免发生危险事件。

儿童青少年是人,是美好的花朵,不是小动物,不能像养小动物那样把学生们都圈养在教室里。为了花朵们的健康成长,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王俊勇 编辑:王玥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