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是绿色出行标配
在刚刚过去的6月3日,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纷纷举行自行车骑行活动,以迎接第2个“世界自行车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办的主题活动上,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呼吁国际社会将自行车整合到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设计之中,考虑提供补贴以推动自行车的使用,并加大投入以宣传使用自行车的好处。
诚如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的,自行车是一种简单、可靠、清洁、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运动不仅有助于避免肥胖与疾病,还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废气排放,提高交通效率。自行车可谓是绿色出行的标配,它本身就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更可贵的,则是它为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让人们更乐于放弃汽车而乘坐公交、地铁。
一个很值得一举的例子是,“共享单车”时代的到来导致“地铁房”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共享单车让地铁站的覆盖面积扩大了大约9倍。以上海外环线为例,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上海外环线的服务面积从190平方公里扩展到了670平方公里,服务的居住人口从350万扩展到了780万,服务的就业人口从270万扩展到了580万。共享单车迅猛发展的2017年,有数据显示,在当年第二季度,百城中近八成城市拥堵同比得到缓解,其中拥堵降幅超过8%的城市达15个;2017年二季度北京地铁周边早晚高峰整体拥堵程度相比2016年有了明显下降,逾六成地铁站周边拥堵情况有所缓解,整体拥堵同比下降了4.1%。
在第2个“世界自行车日”到来之际,6月2日上午,“2019浙江大湾区自行车公开赛”首站——钱塘新区站,在下沙围垦公园鸣枪开赛。这起赛事有一个主题:“链动浙江山水,骑享诗画湾区。”类似的赛事6月3日在四川成都上演,主题则是:“天府绿道,全城共骑。”两起赛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骑行活动与生态建设连接起来,让体育精神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们骑行在绿道上、山水间,正是诗与画的融合,也是美与美的融合。
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作为城市治理,绝对应该鼓励单车出行以及共享单车的发展;要多看共享单车的好处,扬其所长的同时弃其所短。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的呼吁值得再次强调:“将自行车整合到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设计之中。”不必讳言,独领“共享单车”风骚的中国在这些方面依然存在不少上升或改善的空间,更不用说一些城市对于共享单车以及单车出行甚至还持排斥的态度。
一则令人欣慰的新闻是,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于5月31日正式开通,道路长度约6.5公里,将直接服务于沿线约1.16万通勤人口。自行车专用道,可谓是自行车的“高速公路”,德国、荷兰、丹麦等国家已先行于前,期待也能在中国的城市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