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绽放时代新异彩

2019-06-24 08:34:16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杭州作为大运河的南端和浙东运河的起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传承杭州城市文明的需要。

杭州因运河而兴,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盛景。古时有句俗语“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道出城市和大运河的关系。厚重的历史感,催生出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近年来,杭州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改善和提升了沿岸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点、运河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以大运河拱墅段为例,这里拥有拱宸桥、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三处世界遗产点。如今,拱宸桥一带集聚形成了城市中罕见的博物馆群落,文化是活的,修复传承不是空有一个古街的样貌或是几个博物馆,老杭州的杭绣、机绣、烫葫芦回来了,轧染、古琴、小首饰制作回来了,诗情画意又在眼前。而白墙斑驳、青瓦木构的清代粮仓富义仓改造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文创空间,从稻米粮仓到精神粮仓,呈现的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活力。

流水之处有人家。大运河不是遗产点的单纯组合,而是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图卷。大运河上有“小桥”、“流水”,河畔更有“人家”。从2002年运河综保至今,杭州投入近400亿元对大运河进行综合整治,陆续搬迁企业450多家,实施的棚户区改造涉及居民6500多户,城区100多条河道得到有效整治,沿河200万居民的生活品质由此改善。如今,杭州市运河沿岸一改往日破旧面貌,一大批清末民初风格的里弄街巷和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飞檐雕花都巧妙地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融为一体。石桥高拱、碧水流淌、杨柳依依,沿着大运河展开的世界,不仅有阳春白雪,还有烟火人间。杭州 “还河于民”,让大运河不仅是杭州人的文化记忆,更是融入到杭州人的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申遗时代”杭州为保护大运河积极建章立制。2017年5月《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和《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两项标准正式实施;2019年1月,杭州市政府发文批复《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杭州坚持治理与传承并重、保护与发展共赢,让千年大运河绽放时代新异彩。

运河流千年,碧水向未来。大运河文脉得以延续,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让千年大运河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推动着历史的传承、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社会的变革,也推动着人们走向无限向往的远方。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