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做好一件事

2019-07-09 08:48:34

世界上有的奖项很专业,知者不多,但分量很重。

2019年7月4日,意大利米兰,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南京大学教授、博导沈树忠院士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 Medal)。出生于中国浙江湖州的沈树忠,属于全球第五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该奖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于2004年设立,是这一领域最具分量的最高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仅有一人获奖;宗旨是奖励在国际地层学领域做出卓越成就、对全球地层学研究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颁奖词说,获奖人沈树忠是世界知名的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腕足动物和牙形动物研究专家,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二叠系2个“金钉子”(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落户中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生于1961年的沈树忠,在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院士中的壮年派。他本人就是地层学界的一枚“金钉子”——“金钉子”是全世界科学家公认的、全球范围内某一特定地质时代划分对比的标准;它的成功获取,标志着一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地层学研究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沈树忠这枚“金钉子”,牢牢地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三十多年,是“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典范。

沈树忠出生在湖州塘甸的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1975年,湖州中学首次招收两个农村班,沈树忠抓住机遇,通过村里的推荐,到该班求学。每周回家一次,周日下午挑着米、带上菜,返校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基础薄弱而且偏科的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化学考了5分、物理考了0分,“天分不够”的他落榜了。1978年重整旗鼓,选择报考中专,最终被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之一)地质专业录取,开始与地质打交道。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长广煤炭公司,成了一名天天下矿井的地质技术员。

在沈树忠的“金钉子”人生中,1983年考上研究生,是一个极重要的时间节点,他被中国矿业大学的导师何锡麟破格录取,直至博士毕业。从高考得0分来看,沈树忠并非“天赋异禀”,但他非常勤奋努力,孜孜矻矻,执着于地质的学习和研究。1995年,他初次出国,被派往俄罗斯古生物研究所学习;1996年,又被公派到日本新潟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再后来又赴澳大利亚参与研究“中国的冈瓦纳”项目;他先后五次进入西藏科考……天赋不够,勤奋来补。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不与平庸为伍,不以平凡为敌;谋事在人,成事往往也在人;沈树忠“但问耕耘”,最终定当有不错的收成。

投资家巴菲特曾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很长的坡”需要寻找,能够发现,也可以创造。沈树忠把地质研究做到底,这就是一条“很长的坡”。他专注于一条“跑道”,中途不切换“跑道”;浅尝辄止地同时挖好几口井,远不如持之以恒地把一口井挖深,最终能够挖到水源。

2018年,沈树忠入职南京大学;同年9月,作为浙江工商大学的杰出校友,又受聘为浙江工商大学“双聘院士”。他长期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分会主席,领导全球二叠系研究,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是要成就一番事业,时间又是太短;如果选择“一生做好一件事”,那么,时间的“长坡”就可以拉成“千寻”之长,可以在上面滚出巨大的“雪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