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为何转向“一向”
“万向董事局决定,将万向集团公司截至2018年度审计报告的资产,全部捐赠设立鲁冠球万向事业基金。”万向集团公司董事长鲁伟鼎日前宣布,捐赠万向集团全部资产设公益基金,“公益基金的全部收益将用于研发新技术、高端人才教育,开展科技研究……”鲁冠球万向事业基金已按照《信托法》和《慈善法》正式开始办理,这是延续鲁冠球的慈善梦。
这可谓是万向的“裸捐”,万向由此“转”向了“一向”:公益慈善。这,就是向善的力量。
现年48岁的鲁伟鼎是鲁冠球唯一的儿子,是他的继承人。鲁冠球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创立的万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件供应商。1994年7月,鲁伟鼎正式出任万向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总裁。
早在1997年元月22日,鲁冠球给鲁伟鼎手写了一封信,其中第一句就是“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先进的”。2000年初,鲁冠球启动了万向“四个一百工程”,每年资助一百名孤儿成长、一百名特困生就学、一百名残障人士生活、一百名孤寡老人养老;后来这个数字又拓展到一千、一万。
鲁伟鼎属于“慈二代”,他很好地传承了父亲鲁冠球的慈善公益基因。2018年6月,鲁伟鼎为纪念父亲而设立了首只慈善信托——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慈善信托,鲁伟鼎及其家族成员则不享有信托利益。在5月份发布的2019胡润慈善榜上,鲁伟鼎以49.6亿元人民币的捐赠额,首次成为中国首善,鲁伟鼎亦是历年来第14个单笔捐赠超过10亿的慈善家。如今的鲁冠球万向事业基金,在依法设立完成后,将会对外公告具体资产规模——相信那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在“慈二代”的主导下,万向转向向善的“一向”,这是为资本向善、金融向善、科技向善、商业向善树立了榜样。设立信托基金,是企业家转向为慈善家的通行做法,像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都拿出了自己的股权设置了慈善信托基金。而万向鲁伟鼎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如此大规模的资产进行家族信托的案例。一旦交托给信托机构,就意味着资产不再属于家族,而属于公众与社会;创立者不再是“拥有者”,而转向成为一个“守护者”。
就在7月13日,《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9)》发布,蓝皮书表明:2018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量预估约为1128亿元,较2017年下滑398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下滑幅度。有忧亦有喜,蓝皮书言明:2018年度中国志愿者总量约为1.98亿人,占中国大陆人口的14%,比2017年增加4003万人,增长率25%;全国活跃志愿者在2018年度贡献志愿服务时间总计为21.97亿小时,比2017年度增加4亿小时,增长率22%;推算2018年度志愿者贡献总价值,达到了823.64亿元。捐款捐物减少了,贡献时间和服务的大大增长。正常的社会慈善公益形态,应该是两者比翼双飞,双双增长。期待明年这个时候发布新一年度的慈善蓝皮书,局面会有大的改观,因为有鲁伟鼎这样的“慈二代”的崛起。
为自己服务是人,为他人服务是神。万向向善,树立榜样。从事公益慈善,是个人安身立命基础上的行为。判断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同情心,不是看多少人靠政府的福利过活,而是看多少人不再需要政府的福利。相比慈善公益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慈二代”“慈三代”“慈四代”“慈五代”……以及最广大的公众,需要不断地接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