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安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19-08-14 08:30:14

本月底,网约顺风车下线将满一周年。自顺风车下线以来,打车难、打车贵在一定程度上回潮,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顺风车何时归来呢?来自滴滴的消息称,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当下首要工作依然是持续优化产品方案,争取把安全工作做到最好。

安全,是顺风车重新上线的前提。7月18日,滴滴顺风车公布了阶段性整改方案,并公开征求用户意见。这个整改方案,累计迭代了12个产品版本,优化了226项功能;而二十几天来,广大用户提出的一些优化建议也将被纳入整改方案之中,比如为了保证女性乘客安全,在准入门槛上将考虑参考微博、微信的“好友辅助认证”,推出“实名提保”制——男性顺风车需提前邀请女性亲友实名辅助认证“担保”。当然,引入其他身份信息会产生合法性与合理性、可行性的问题——在合法性层面,《网络安全法》对过度采集有严肃的规定,在采集这些信息的时候需要考量是否涉嫌过度搜集;而在合理性和可行性层面,学历、工作等身份信息是否能证明一个顺风车车主或乘客的安全,平台对上传的学历、工作证明是否有核实验真能力,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截至8月12日,滴滴已收到用户意见197031条,指出了各种各样可能存在的漏洞。既然还有那么多安全细节需要完善,那么顺风车重新上线暂时没有时间表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业界与广大用户中还有一种声音也颇值得重视——滴滴对于顺风车安全的要求是否有些“矫枉过正”,对“绝对安全”的追求是否脱离了实际?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按滴滴目前方案的整改方向,安全是安全了,但繁琐的准入、识别环节也将令顺风车本来的便利性大打折扣,安全与便利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安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宁愿矫枉过正,不可枉而不矫。“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话在这里特别适用,顺风车重新上线,这事确实要慢慢来,急不得!但同时我们也厘清了一个关键问题——顺风车安全,“安全”终究是以“顺风车”为前提,如果过度抑制了顺风车的便利性,让顺风车成了一个不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私家车不愿意进入的产品,所谓“安全”的意义又将如何安托?安全,多数时候是“相对”的,在交通运输这个行业尤其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网约车“相对”于传统出租车,在安全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遏制刑事案件的根本手段在于“威慑×被发现概率”,互联网技术则大幅提高了犯罪行为的“被发现概率”。当然,大家也明白,“零”乘以任何数,都是“零”。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前半句强调做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后半句则指出,不管如何努力也总有达不成的目标,总有无法控制的事情出现。明乎此,也就明乎了顺风车安全整改的方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