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绣花”一样落实落细垃圾分类

2019-08-26 08:51:17

随着杭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如何分类”的热潮。当前,天子岭垃圾分类学习基地成了学生和家长打卡的“网红地”,仅7月就接待近25000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一次性电池是什么垃圾?”针对这一问题,志愿者团队起码讲解了100多遍:碱性电池基本不含重金属,是其他垃圾;蓄电池、纽扣电池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

“写满铅笔字的A4纸是什么垃圾?”同样难住了不少人。答案是:铅笔的主要成分为石墨,属于无害物质,因此这是可回收垃圾。

杭州人手持纸笔、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的场景,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实践,是对劳动与创新的最真挚敬意。当我们重温历史,不难发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水平不同,“垃圾分类”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

上世纪70年代,物质匮乏、资源紧缺,国家倡导勤俭节约,人民群众自觉开展“鸡毛换糖”,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冗余物品通过废品收购站回收,各从其类,在新的领域实现新的价值。

比如废纸要分报纸、书写纸、烟壳纸、牛皮纸、马粪纸,根据不同回收去向,回收价格也不尽相同;至于厨余垃圾,如菜皮果皮鱼肚肠,要集中堆肥,供给农业生产做肥料用;而鸡鸭鹅肚肠洗干净,算是荤腥,可以入膳;鸡胗皮鸭胗皮甲鱼壳洗净晒干,可以卖钱做药做饲料……

如此条分缕析的细分类目足以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能量守恒,“垃圾”也是“资源”,只不过暂时无法和当下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匹配,因此需要进行优化提炼。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政府由上而下组织“垃圾分类”,宗旨是在全民范畴内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树立合理消费观,切实引导人们对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利用形成科学认识,以便在大范围的统筹部署中“向前看一步”,厘清流程设置、有序分类管理。比如,利用废纸重新生产出各类办公用纸,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比如,建造垃圾焚烧发电站,让垃圾为生产生活提供蓬勃动能……

在具体实践中,以个人和家庭为单元细胞,通过各地各部门的广泛贯彻,逐步实现像“绣花”一样落实落细垃圾分类,持续维护生存环境的清新宜人,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迭代升级,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虚心学习、认真执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磊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