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又获千万元大奖的杭州人

2019-09-02 08:35:58

每个获奖者奖金是2000万港元,等于1800多万元人民币,奖金是诺贝尔奖的一倍多!这个设立已4年的世界级大奖,最近颁出了最新的奖项,其中一位获奖者是杭州人,她叫樊锦诗。

可能许多人不熟悉这个大奖,它是“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由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成立,共设置了3个奖项:持续发展奖、正能量奖和人类福祉奖,表彰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或团体,旨在促使世界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升正能量、改善世人福祉。

今次正能量奖授予樊锦诗,以表彰她在过去56年来在研究和保育敦煌莫高窟上的付出;她的贡献,大大提高了公众对莫高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她推动的“数字敦煌”计划利用了现代电子科技,以数字方式呈现莫高窟壁画,为文化保育工作创立了新的标准;“纵使多年来面对重重难关,樊女士的坚持及投入,并持续以她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使人敬佩”。

樊锦诗被誉为“敦煌女儿”。在8月27日公布的《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中,樊锦诗入选,对她的介绍简明而清晰:“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一个人用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杰出,那就是俊杰。为了敦煌事业,樊锦诗已心无旁骛地奉献了半个多世纪;她在2018年11月成为我国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获“改革先锋”称号。

樊锦诗是出身优渥的江南女子,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这位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才生,偏偏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人生路,她将自己从城市放逐到大漠,一毕业就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毕生致力敦煌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1998年60岁时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如今81岁的她,担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依然没有停下自己的“敦煌脚步”。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无私,所以成其大;日月无私,所以能普照。樊锦诗就是这样无私的人。“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来到黄沙漫天的地方,不出一年樊锦诗“就变土了”;而且她长期以来是“经常失眠,睡不好觉”……如今有一句矫情的话:“一二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但敦煌容得下、留得住有灵魂的人。敦煌与樊锦诗这样的守望者,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作为在考古领域为数不多的女性,樊锦诗一辈子扎根在这里;她总是奔走不停、想法不停,只为了一个目标:永远地留住敦煌!

人对了,事情才对。守护敦煌的这一批人,就是最对的人。

今天,在美丽的江南,让我们向伟大的敦煌以及她的保护神们致敬!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