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与科研投入
9月3日,一批有关生命健康的科研成果经过媒体发布,引人关注。
浙大团队滴药水“长”出牙釉质,科学家将用它修牙裂缝: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药水”——仿生修补液,在牙釉质的缺损处滴上两滴,48小时内缺损表面就能“长”出2.5微米晶体修复层,其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与天然牙釉质几乎一致,且与原有组织无缝连接。牙齿修复,从此可以从“填补”跃升到“仿生再生”时代。
最新研究发现:睡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已存在心脏病风险因素的人而言,睡眠时间保持在6至9小时可降低18%的患病风险;相比之下,睡眠少于6小时的健康人群,患心脏病风险高20%;睡眠时间大于9小时的人群,风险更是高达34%。
“A2蛋白质牛奶”对中国儿童消化有什么影响?由中澳两国专家联合完成的一项随机研究表明,只含A2蛋白质的牛奶,会减轻中国学龄前儿童牛奶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并且可以相应地改善其认知表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牛奶小伢儿喝进去,肚子变舒服了,人也一定程度上变聪明了。
……
对个人来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对社会来说,安全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然而,人类的生命健康本身也属于安全大事,生命安全的失去,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为了最大可能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必须致力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包括人员的投入、经费的投入,从而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健康需要行动,生命健康的科研更需要行动。科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耐得住寂寞。为了研究睡眠时间与心脏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以英国生物样本库里超过46.1万人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这些人的基因情况、睡眠习惯和医疗记录等,并进行了7年的跟踪调查。这样的长时间、大数据研究,没有耐心、坚持、投入,显然是不行的。
科研支付的都是“机会成本”,如果把心思都用在旁门左道上面,为“立项”而“科研”、为“经费”而“科研”、为“媚上”而“科研”,那么不仅是浪费时间、机会、人力物力,而且还会闹出啼笑皆非的笑话。最近刷屏的“西方文明都起源于中国”的所谓“科研成果”,让人笑掉大牙。国内某大学法学院一原院长,不致力于法学研究,去研究什么“老外都源自中国”的所谓“人类文明起源”,提出法国高卢人源于古代株洲茶陵地区,英国人来自湖南的英山,甚至炎帝时期已经探明了全世界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理论”,耸人听闻,匪夷所思。
科研允许“异想天开”,但科研必须走正路。没有走正路的1,“研究”出来的所谓“成果”,还真都是一个个0。
在当下,我们的生命健康研究、医学基础科学研究,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科学研究质量,乃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