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浙江精神 奋力践行时代使命

2019-09-10 09:41:24

“浙江精神与新时代新使命”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2006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浙江精神,淬炼了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浙江人民在创造灿烂文明中孕育的精神品格的深刻总结,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浙江作为“三个地”,必须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加快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9月6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贯彻省委关于新时代大力弘扬浙江精神的要求,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在杭州召开“浙江精神与新时代新使命”理论研讨会,深入研讨浙江精神的思想价值和时代使命。本报今摘要刊发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及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三个地”书写浙江精神的历史谱系

何显明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始终是支撑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强大精神力量。浙江以“三个地”的政治优势,生动地书写出现代浙江精神的历史谱系,书写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人民精神世界的自我革命历程。

浙江区域文化传统是浙江精神的深厚根脉。浙江靠山临海,在独特的生存环境的磨练下,浙江人既富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硬气、韧劲,又具有勇于开拓、富于冒险的气魄、胆略。浙江还拥有悠久繁荣的工商业历史,区域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色,极大地促进了理性、务实等思想观念的培育。此外,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处于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前沿,历史上朝代更替之际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近代以来异域文化的传播等等,开阔了浙江人民的视野,培育出了乐于接受新事物,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开放心态。

红船精神使浙江区域文化传统得到革命洗礼。浙江成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必然性。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5位成员中,浙籍知识分子就有7人,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无论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还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莫不与浙江区域文化的优秀精神传统息息相关。深受浙江区域文化气息滋润的红船精神,反过来完成了对浙江区域文化精神的革命洗礼,将浙江儿女的探索和奋斗汇聚到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上。就此而言,红船精神已经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浙江人民精神气质的最高表现。

改革开放的先行实践激活了浙江区域文化的精神基因。从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到“挂户经营”,再到股份合作制,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之所以蓬勃发展,民营企业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在于民间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促使千百万浙江人变成了市场经济的开路先锋,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大众化创业浪潮,催生出享誉全国的“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

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传统还塑造出开明务实的地方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在浙江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开放实际的行为模式,如对于基层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用以指导各地的实践;对于先行先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成熟现象,“允许试、允许看、允许改”;面对改革创新遭遇的种种议论,“不动摇、不攀比、不争论、不张扬、不气馁”,千方百计保护老百姓的积极性。这种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作风,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八八战略”推动浙江精神实现历史性升华。21世纪之初,浙江遭遇了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制定实施推动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概括提炼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作为浙江人民精神世界变革的新坐标,推动了浙江精神的历史性升华。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浙江要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汇聚起新时代浙江改革发展的澎湃精神动力。

【作者为省社科院院长】

从弘扬浙江精神到弘扬中国精神

陈立旭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基础薄弱、农业比重大、资源匮乏等不利条件下,浙江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从浙江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不难感受到浙江精神滋育着浙江生命力、催生着浙江凝聚力、激发着浙江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竞争力的强大力量。

浙江精神是浙江走在前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浙江现象”以及浙江新阶段如何发展、破解先发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发了他对文化力量、精神力量的更深层思考。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从推动浙江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希望通过发掘和弘扬浙江传统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浙江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价值支撑和动力源泉。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从弘扬浙江精神到弘扬中国精神,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同志对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和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源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守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理性、更加自觉、更加从容和更加有定力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从弘扬浙江精神到弘扬中国精神,一脉相承的是习近平同志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既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的传统文化观。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亲自部署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把研究对象聚焦于“今、古、人、文”。他一方面强调要传承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不断挖掘其历史积淀,另一方面又从浙江发展的新特点出发,强调必须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浙江精神,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实现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坚守文化自信、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高度,强调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

【作者为省委党校副校长】

以浙江精神推进现代化都市区建设

吕伟强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浙江精神是推动浙江未来发展的强大力量。浙江在富有省域特色的改革开放浪潮中,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浙江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浙江精神。可以说,浙江精神是对浙江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对浙江发展现实的经验总结,正因为有了浙江精神的激励,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历史性成就。我们要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期望、新要求,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浙江精神,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金华精神丰富了浙江精神的内涵。金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锐意创新的实践,如“无中生有”的义乌小商品城、“横空出世”的横店影视城、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的农村垃圾分类等等,都是金华人践行浙江精神的有力佐证。为实现“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目标,金华又总结提炼了“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新时代金华精神,其核心要义与“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信义和美”是“诚信和谐”在金华的主要体现。信义,就是诚信、重义,体现了金华人“既已信奉,便当义无反顾”的精神特质。和美,就是和谐、美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拼搏实干”是“求真务实”在金华的生动注解。拼搏,就是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实干,就是求真务实,担当干事。“共建图强”是“开放图强”在金华的有力诠释。共建,就是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图强,就是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体现的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走在前列的追求。

以浙江精神和新时代金华精神为动力全力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拉高标杆、正视问题、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互联网+监管”、“标准地”、社会信用体系等各项建设,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对标国内一流水平,争取打造更多金华标准、金华经验。以“十百千万”竞赛和重点工作“晒拼创”活动为载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起担当、展现作为。以G60科创走廊为主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全域同城化、金义一体化、工作项目化,加快共建组团式城市群;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现代化都市区建设,努力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贡献金华力量。

【作者为金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改革开放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

谢利根

浙江精神作为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

浙江精神是浙江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作为社会现实的产物,浙江精神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浙江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勇立潮头”的内在动力。

市场先发、民营先发的改革探索催生了以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为导向的改革实践。自强不息,就是要求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克服“等、靠、要”消极思想;勇于创新,就是要求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讲求实效,就是要求人们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讲究实际效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催生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面对全球化新挑战,面对浙江发展中的“先天不足”和“成长中的烦恼”,迫切需要提倡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呼唤以“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为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作为文化核心价值观支撑浙江在深化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激励全省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浙江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普遍要求。浙江文化渗透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共同价值观, 特别是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放包容为核心的文化特质,更是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内在品质和鲜明标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共同的价值认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致力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浙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创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共同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的创新意识、主体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浪潮中不断被激发、传播。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克服种种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先后通过改革创造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全国第一”。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的共同标识。浙江文化博采众长,历史悠久的开放贸易更是培育了浙江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始终坚持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开放中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了今天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浙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改革开放精神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因为它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精神风貌,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地域文化的一种形态,不仅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性,也有浙江地域传统文化的特性。在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这种自发的浙江精神,它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委深刻总结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人文优势,把“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文化心理”提炼为体系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浙江精神,并与时俱进加以丰富和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和思想灵感,进而丰富了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

【作者为省社科联副主席】

浙江精神的人格表征与时代传承

代玉启

201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有15位浙江籍人士入选。这不仅是对15位改革先锋的褒奖,更是对浙江精神的肯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分析浙江籍改革先锋与浙江精神的内在契合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浙江精神,谱写浙江发展的新篇章。

来自各行各业的浙江籍改革先锋勇立潮头、锐意改革、敢于探索,展现了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象,是浙江出彩的“精神名片”。他们敢于冲破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思考新维度新理念新战略,实现各个层面的创新。他们的人生历程离不开开拓进取的意志力支撑。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行业,家国情怀始终扎根于他们心中,指引他们坚定前行。他们秉承求真务实的理念,用实践点燃奋斗的梦想,取得了突出成绩。

浙江精神是根植于浙江大地、反映全省人民意愿、激励全省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浙江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浙江籍改革先锋将自己的理想寓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成为弘扬浙江精神的杰出代表。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出生于浙江的改革先锋继承了浙江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子,如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理性精神,与时俱进、通变智巧的思变精神等。这些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浙江人民。无论是企业家、科学家还是基层改革者,都紧跟时代、抢占先机,在各自领域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变革。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弘扬浙江精神?这需要找准着力点,发挥多方合力,共同熔铸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一方面,找准行政推动与基层自治的平衡点,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方面充分激发民间活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形成“浙江故事—中国方案”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国家发展提供浙江方案。另一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关系。各级党委应立足浙江发展实际,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为首要目标,及时解疑释惑、保驾护航,丰富浙江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还要自觉认识到浙江精神对浙江实践的激发带动效应,常态化地进行浙江精神的研讨、宣传、践行,推动浙江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浙江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浙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区域化呈现。应将区域性和整体性统一起来,既保持浙江精神的鲜明特色,又要对浙江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浙江精神不断融入中国精神的洪流之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随国家一起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位浙江人都应该感到自豪,都是伟大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浙江文化精神,是浙江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广大浙江人民应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秉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涵养拼搏奋斗的实践精神,向以改革先锋为代表的优秀人物看齐,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

【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浙学传统与浙江精神

陈寿灿

浙江精神的形成,我们可以从浙江实践与浙学传统、浙江文化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史等角度加以阐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先后总结出“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等,这些研究阐明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也进一步确立了从浙江精神这一角度探究当代浙江发展的文化路径。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用十二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概括了浙江精神,并把浙江精神解读为支撑、推动、引领浙江人民创造自己灿烂文明的文化力量。

浙江精神是浙学传统化育的文化成果。浙江有着7000年文化史,历来享有“人文渊薮”之美誉。浙江先民先后创造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古越文化。自东汉经魏晋南北朝,浙江的学术与文化发展虽不如中原一带,但其自身仍有较大发展和传播,出现了王充等一些著名的思想家,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成为后世浙江学人内省的重要思想资源。南宋以降,出现了以叶适、陈亮和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以王阳明为首的姚江学派,以刘宗周为首的蕺山学派,以及以黄宗羲、全祖望等为代表的清代浙东学派等。王充以降,浙江学术界虽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学术流派,但却始终秉承了批判精神、包容和合、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浙学的批判精神形塑了浙江人求真、创新的文化气质,从而成就了浙江人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启蒙、社会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文明风貌。浙学发展过程最为充分地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合取向,这种文化氛围成就了浙江人包容、和合的文化品格。关注现实是浙学的又一个优良传统,从王充的“疾虚妄”到永嘉事功学说,再到明清两代的浙东史学,关注现实一直是浙学的最基本取向。浙东史学所秉承的亦是这一传统,其研究关注现实的路径是:一方面,浙东史学的研究特别强调乡土文化的文脉传承,强化了传统在现实中的流传;另一方面,浙东史学注重外王经世事实的实际开辟,以图从历史事迹的演变中寻求现实困境的可能出路。浙学的这种传统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最终汇聚成为激发浙江“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之精粹的源头活水,也直接形塑了浙江精神,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浙江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高度的内生性统一。浙江精神虽然是一个有其明确地域性指向的概念,但在其自身的成长中,得益于宋室南迁、中华文脉南移的历史机遇,浙学与浙江精神及其发展和中华民族传统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高度一致性。随着宋室南迁,北方各世家大族、学术大儒也多有南迁者,曾经的学术中心——中原一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版图的地位迅速下降,江浙地带迅速崛起为当时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先秦及至两汉的经典儒学在经历了隋唐以来佛教的冲击之后,一分为三,程朱理学、陆氏心学、金华婺学,又在儒释道的融合中走向阳明心学以及明清之际的浙东史学。在这一文脉中成长起来的就不仅是浙江人民的人格气质与价值取向,而且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在浙江的生动体现。当阳明学成长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原创性高峰,以及明清浙学成长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声之时,浙学传统也同时为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提供具有活力的文化力量。对于浙江人来说,这是一种无上的荣光,也意味着光荣的文化使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已充分表明,浙江人民没有辜负这一文化的荣光与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精神引领浙江人民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培育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的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在新时代,浙江精神将继续为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面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一致性

彭冰冰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中以及建党初期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浙江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精神风貌。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创新和实干是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要义。自古以来,浙江人民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王充、沈括、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求真务实是浙江传统文化的另一突出特征。创新和实干已经融入浙江人民的血脉,铸就了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崇高荣誉。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浙江企业,数量已经连续21年位列全国首位。在反映老百姓富裕程度最关键的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浙江多年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更难能可贵的是,浙江是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当前,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这些举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浙江人民创新和实干的文化传承。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提炼,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文化的力量,在浙江工作期间撰写的评论集《之江新语》中,“文化”一词出现了160多次,提出了“文化是灵魂”“文化育和谐”等科学论断。他强调,提炼红船精神要有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放到全国大背景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亲自倡导开展“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大讨论,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如今,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已经显现出文化的巨大力量,不断激励着浙江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劈波前行。

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提炼,形式上是总结历史经验,本质上是为了开拓未来,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浙江如何续写辉煌,对整个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深邃思索。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挥好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凝聚力,把情感和意志融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实践合力。我们要继续发挥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推动力,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要继续发挥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引领力,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起航,从这里走向全国,从这里走向辉煌。“数往知来”,红船精神的提炼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深刻的历史思维,体现的是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的深刻思索。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精神的提炼不仅仅是习近平同志对浙江人民的赞许,更突出地反映出习近平同志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实践勇气。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内在一致性,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供澎湃动力!

【作者为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浙江70年辉煌成就的重要启示

郭占恒

浙江70年发展的历史变革和辉煌成就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恢复走向振兴,从挫折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浙江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优等生”,有着一些值得总结和长期坚持的重要启示。

坚持中央精神和浙江实际相结合。既讲普通话,又讲浙江话,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所有制关系上,形成公有制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社会的主体和最为亮丽的“浙江名片”。同时,在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时,努力探索总结具有浙江特色的做法和经验,如体制机制创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等。

坚持长远目标和实用抓手相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拿稳自己的接力棒。浙江坚持把远大目标落到实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广大干部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推动“八八战略”一件一件落实,一年一年见效,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坚持发展方向和调整纠错相结合。在调整中发展,在纠错中前行。70年来,浙江在调整探索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循循善诱,而不搞简单打压。浙江深刻领悟了“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真谛,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坚持群众首创精神和干部担当负责相结合。形成群众创新创业和干部敢于担当的同心协力。浙江群众的创业致富和民营经济的崛起,与浙江领导干部的创新和担当意识紧密相关。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既与章华妹、“八大王”等人的大胆创业有关,又与当地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而如今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更是与当年冯爱倩等群众的敢想敢干和谢高华等领导的担当有为密切相关。

坚持无为而治和有为而治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一,无为而治,因势利导,放手让基层和群众去干。对微观经济领域,对一时看不准的,“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放手让基层和群众去干。其二,有为而治,顺势而为,搞好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对宏观经济领域、对企业和群众需要而又做不了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营商环境等,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谋在前面,干在实处。

坚持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根和魂,文化的差异性最终决定发展的差异性。浙江的传统文化如“浙学”中蕴含着适合市场经济的基因。浙江成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成为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起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委高度重视浙江精神的提炼和弘扬,并于2006年将浙江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

总之,浙江70年的发展离不开浙江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改革文化汇聚而成的浙江精神的支撑,而这也是今后浙江发展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

【作者为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

秉持浙江精神 续写温州创新史

胡剑谨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温州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多次来温州考察指导工作。他曾指出,“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温州在改革发展中始终秉持“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第一,温州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求真务实的创业史。改革开放前的温州“三少一差”:人均耕地少、国家投入少、可利用资源少、交通条件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温州的干部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实现了富民与强市的统一。可以说,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没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巨大发展成就。

第二,温州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诚信和谐的发展史。温州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把信用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是第一个设立地方诚信日的城市。2017年,温州成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259个地市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可以说,是诚信帮助温州走出了质量立市、品牌强市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第三,温州的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开放图强的奋斗史。温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义利并举”的文化基因。目前,有68.89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有38万温州人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开放的胸怀、开放的格局,有了图强的信念、图强的精神,温州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辉煌。

浙江精神是浙江的“根”和“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依然是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根本动力。温州要酝酿蝶变、勇立潮头,必须始终秉持浙江精神。

第一,以求真务实聚发展新动能。当前,温州正在大力开展以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求真务实中集聚新动能、打造新环境、赢得新发展。第二,以诚信和谐优发展新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主动对接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秉持诚信和谐的精神,让政府办事讲诚信、企业经营讲诚信、市民生活讲诚信,以诚信促和谐、以诚信促发展。第三,以开放图强造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联动抓好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发展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搭建舞台。

浙江精神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温州要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必须将浙江精神融入到全体温州人的血脉之中。

第一,要在深化宣传中强化浙江精神的价值引领。要通过多层次的宣讲活动,以小故事来体现浙江精神的丰富内涵。第二,要在创业实践中强化浙江精神的价值引领。要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三助三红”等工作实践中,大力弘扬浙江精神,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奋力续写好温州这部创业创新史。第三,要在主题教育中强化浙江精神的价值引领。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浙江精神的重要论述,将浙江精神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问题、挖根源、补短板,不断强化浙江精神对温州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作者为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弘扬大禹精神 守护绿水青山

陈玉兰

浙江精神是浙江在文明化过程中历史地形成并且内化于浙江人血脉中的优秀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表现为对个体尊严的维护、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群体命运的关切;它有着无形而又巨大的力量,使浙江不同地域、不同个体之间独特而又互通、相异而又互补的精神特质自然聚合,成为支撑浙江人民的力量。

浙江区域范围内的古越文化,从河姆渡的考古发掘看,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能认知的浙江区域文化的萌生期。因此,古越文化是浙江精神基因的雏形和重要渊源。

古越时期的浙江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就是频发的洪水和吴越间的那场战争。于是跟治水与雪耻有关的一些人物就成了浙江先民信奉的神灵和崇敬的偶像。夏禹诚悫勤苦,造福苍生;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范蠡和西施舍情取义、功成身退,他们可以说是古越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浙江早期人文精神的象征和载体。

浙江多水,治水的夏禹因为情系百姓福祉而倍受浙人膜拜。就大禹治水所及地域而言,有古兖州说,有止于河济说,有南方说,有遍及九州说,莫衷一是。就浙江而言,有关大禹治水的遗迹遍布各地。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大禹治水直接涉及的区域应当是有限的,大体在晋西南一带,而以山东禹城一带为大禹治水完成导河入海的最后区域。但是,根据《史记·封禅书》“禹封泰山,禅会稽”的记载,可知会稽距泰山应不会太远,后来因为有一支大禹的苗裔南徙浙江的缘故,为纪念桑梓、祭祀先祖,就将北方会稽迁移南来,于是便有了越之会稽,大禹治水的方法也因此在越地得到推广。这也便于解释禹不曾来会稽,而“禹迹”在浙江遍布的原因。

这充分说明:一是当时浙地水患频繁,大规模的治水活动接连不断,时势呼唤像大禹那样的治水英雄和领袖;二是大禹创新的科学治水方法行之有效,在浙江被普遍推广、效法和采用;三是浙人崇尚科学、注重实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不忘厥初、开放包容,将治水的功绩统统归之于禹;四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身体力行、公而忘私、以德服人、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殚精竭虑、求真务实、勤勉奉献、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团结宽厚、集思广益、敦序九族、勤政为民的组织领导才能,为浙江人民所景仰、崇奉和效法。

千百年来,代表济世情怀、奋斗精神、创新追求、科学态度、开放胸襟的大禹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植于一代代浙江人的血脉中。可以说,“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在浙江的古越文化中就已经打好底色。当今浙江“五水共治”的成功,为中国尤其是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很好的浙江经验。浙江还设了一个治水大奖“大禹鼎”,就是对大禹功德的纪念和对大禹精神的弘扬。可以说,山清水秀、诗情画意的美好浙江是千千万万传承了大禹精神的浙江人以及受大禹精神感召的在浙外来建设者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浙江历史文化传统在当今的价值体现。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