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科幻:驱动变革的“双驾马车”

2019-09-16 08:35:03

西湖晨雾、扫码支付、光棍节、白娘子……这些带有“杭州基因”的特色词汇,出现在新近出版的科幻合集《希望之地》中。

这本科幻合集,是一次跨界“头脑风暴”的结晶,是智识与观点充分交流的产物。2017年12月,由本土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牵头,邀请了伊恩·R·麦克劳德、德瑞克·昆什肯、卡罗琳·艾夫斯·吉尔曼、萨曼莎·莫里、江波、七格和陈楸帆等一批国内外科幻作家参观蚂蚁金服的VR实验室、了解虚拟支付的前沿技术,去菜市场用支付宝扫码买鸡腿,并以思考为火种、在时间中酝酿,创作出7则科幻故事,于今年结集成册。

在这次集体造访之前,外国科幻作家们对阿里巴巴的了解还停留在“中国的亚马逊”;而他们到访蚂蚁金服后无不惊呼:“双11简直就是科幻本身!”支付宝强悍的数据处理能力,让外籍作家们惊讶于神秘东方的科技迭代,震撼于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引领性变革:市场里的手工艺人,同样也成了庞大金融科技系统里的一个部分。他们对杭州的程序员们由衷地说:“我们科幻作家在想象未来,而你们才是实现未来的人。”

科技与科幻,作为驱动变革的“双驾马车”,向来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科幻有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无疑是我们对人类自身与未来生活的超前想象;而人们通过科技“变现”未来,实现了向往的生活。很多时候,科幻的想象力,甚至深入延展到了社会伦理领域、道德法律范畴与政策供给层面,比如,在2017年的那次“杭州之旅”中,加拿大硬科幻作家、极光奖获得者德里克·昆什肯就提出,未来是否可以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新闻领域,帮助追溯新闻消息的真假?

从国产科幻小说《三体》《北京折叠》到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持续大热,科幻文艺作品的枝叶繁茂,源自科技发展这一现实土壤的丰沛肥沃。有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才能孕育什么样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神州大地带来了全域重塑。而科幻作品也从科普化写作的啼声初试,进阶到审视时代的笔走龙蛇,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创作群体,打开了中国人注意力的框架:命运共同体上的我们,如何以科学技术回应人类的现实需求?如何调整社会结构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生产力?如何在迥异的文化背景下与万族对话,去探索、去面对共同的地球命运?

那就务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开好驱动变革的“双驾马车”,以科幻反思当下,以科技反哺现实,用智慧的手段调解各类矛盾,推动文明的步伐有力前行、前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磊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