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保健品“忽悠”成药

2019-09-23 08:45:44

所有的骗术都是相似的,“忽悠”则有各的“忽悠”法。多部门联合持续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一大批企业受到查处。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公布典型案例:有包治百病的“百世乐”高电位治疗仪,有对“癌症”有奇效的“虫草菌丝体片”,有把普通凉茶饮料吹成原汁原液灵芝“福芝灵”“祥芝灵”,有吹所谓的冷敷凝胶产品为2000年古方萃取,还有把普通食品吹成所谓生物科技颜如玉产品、月销量累计3亿瓶等等,五花八门,匪夷所思,真可谓“吹牛不上税,吹破了要人命”。

严防保健品虚假宣传换个“马甲”又来害人,有必要找准“命门”,重重地打,狠狠地打,打得无处藏身,打得谋财害命者倾家荡产。保健品不是药,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早已说得明明白白。保健品“忽悠”成药,骗人“话术”背后,还隐藏着诸多利益“陷阱”:以免费体检、旅游、讲座等为幌子,大打亲情牌;营销上许以高额返现、多买多赚等承诺;甚至以非法直销坑蒙拐骗,给不少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

任你花样用尽,“李鬼”终究是“李鬼”。现在看来,保健品虚假宣传屡屡得逞,老年人群体往往是“重灾区”。老年人为什么好骗?年初“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的话颇有代表性,“有时社区配合执法部门上门查处,老人们不但不配合,还为推销员打‘掩护’,说推销员没做什么坏事、没有卖保健品,大家伙就是来听专家讲座的。”保健品虚假宣传,往往抓住老人渴望情感慰藉这一弱点。对老年人多一些关怀,问题保健品就会少一些市场,朱国萍的话值得深思。

还要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伪科学与科学常识是两个对立面。科学时时在提,素养未必人人具备。更何况,伪科学常常又披着“科学”外衣。近年来从魏则西一家相信所谓的“高科技疗法”,到周洋一家购买“抗癌产品”,无不利用的是人们对于科学力量的朴素信任。而透过权钱等典型大案的查处,也可看到,他们往往光环在身,被各种荣誉“合法”加持,甚至有媒体推波助澜,增加了对普通公众的蒙蔽性。普及科学常识绝非空话,相关各方必须形成合力,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大宣传警示教育,努力增强人们辨识能力和维权意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遏止保健品“忽悠”成药,一丝一毫松不得劲。以联合整治为推进,必须牢牢坚持问题导向,“灭死角”,“断后路”,从各个环节堵塞漏洞,彻底铲除违法保健品蔓延土壤。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来说,日前就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两新规提出:必须在包装物上以黑体字醒目印刷“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警示用语;以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为抓手,强化产管并重、社会共治等等,从立法这一层面,体现出“源头防控、过程严管”的管治思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