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浙江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9-26 09:23:03

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粮食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地位。8月19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是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面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不断趋紧、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国际市场贸易条件复杂多变,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选择,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也应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在粮食产业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同样涵盖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等多个方面。从供给看,应该体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使用效率更高,粮食生产呈现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趋势,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更强,绿色优质产品明显增加,流通更趋市场化、信息化、便捷化,种粮农民和加工企业主等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粮食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需求。从政府扶持效果看,政策应该更加精准有效。从人地关系看,“民以食为天, 食以地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重视土地的生命力,保证耕地质量和数量,防止粮食生产超过环境承载力,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新时代浙江粮食产业经济面临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随着国内粮食连年增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消费需求增速减缓、粮食进口供大于求,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困难。同时,受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潜力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方面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单一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国家财政投入大、粮农效益低、人民吃不到好粮。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已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关键时刻。

省委、省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当前的粮食经济形势,在守住管好“浙江粮仓”的同时,落实“大粮食安全观”,以保供给、促增收为基本目标,按照“保护能力、藏粮于地,稳面增产、绿色增效,需求引领、优化结构”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大力实施产加销一体经营,着力推动粮油产业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粮食产业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粮食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粮食产业链不畅通,地产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不足,粮食加工能力脆弱,难以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吃得好”“食得安”的消费需求,粮食储备能力总体偏弱,体系不够健全,抗风险能力不足等。具体表现在:一是土地保障能力不强;二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粮食储备、加工、销售环节严重滞后;四是粮食生产缺乏优势品种,导致本地人不吃本地米;五是粮食产业科研投入低。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粮食供应结构不平衡、粮食补贴政策有待完善、粮食生产信用体系需要构建、粮农思想观念有待转变等问题。

积极探索发展对策

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收储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粮食经济绿色发展。

粮食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粮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着眼于绿色引领、生产规模化、供给侧提质增效、产业多元融合,既要保粮食的生产能力,又要保优质口粮的供给,科学确定国家储备粮的数量和结构,增加优质品种,满足对粮食不同层次的需求。

首先,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发挥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下大力气进行农田、仓储两个硬件建设,重点在标准、诚信、考核三个体系,补贴、福利、服务三大保障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上下功夫,保障粮食产业发展行稳致远。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一步到位。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抓好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防护林网、生态环境保护、配套农业设施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搞好土壤污染防治、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推广休耕轮作、修复改良、节水技术,推进有机肥的生产使用等。二要加快建设充足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最终实现将社会储粮全部纳入国家代储,高效发挥国家粮库“蓄水池”和“调节器”作用。三要完善标准、诚信、考核体系建设,营造粮食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四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补贴政策,优化服务体系,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保障。五要打造“智慧粮食”。

其次,加速延伸产业链、突出优化创新链、持续提升价值链,优化结构、转换动能,将优质高效贯穿“产购储加销”全过程,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要以老百姓“吃得好”为出发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牵手种粮农民、种业企业、贸易企业,集良种培育、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仓储建设、营销网络建设为一体,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创新“产购储加销”粮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者满意。一要优化粮食生产品种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二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服务;三要发挥粮食加工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枢纽和引擎作用。要支持企业创新粮油机械制造向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努力调优产品结构,科学适度加工,开发绿色优质产品;四要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五要建立粮食防风险机制。

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

构建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于整个指标体系,突出“质量、效益、动力”三大变革。

在指标体系设计上,要体现结构化、系统性;体现人民群众的可观可感;体现发展的比较优势,创造各具特色的高质量表现;体现动态性;体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效果;体现公平正义;指标数据要易取易用。在高质量指标选取上,要从规模生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创新融合、区域特色、共享保障等6个方面加以统筹考虑。

要通过粮食产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仓储建设、粮食储备和轮换、机械化水平、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来体现规模生产。通过种粮农民收入、企业效益、消费者满意度来体现提质增效。通过耕地轮作、休耕等地力保护,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科学生产方式、绿色储存和流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消费来体现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产业链融合、产学研基地建设、标准化管理、粮食产品研发、农机粮机研发、人员培养、大数据应用等来体现创新融合。通过区域发展方式和路径、区域品牌来体现区域特色。通过扶持政策,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公共设施建设等保障体系,诚信、法律制度等全程管控治理体系,政策宣讲等服务体系来体现共享保障。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科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卢余群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