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 逝去的和获得的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蒙眬,在炉前打盹……”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叶芝,名诗代表作《当你老了》深情缱绻。然而,老夫老妻一方老了那意味着另一方也老了,往往两人都是“睡意蒙眬炉前打盹”,谁照顾谁呢?
《当你老了,让我们一起呵护——破解老龄化挑战的中国探索》,这是新华社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刊播的一个长篇报道,直指“每天两万多人进入老年,60岁以上老人近2.5亿”,直言“在中国,老年人每年跌倒2500万次,60%的老年人意外跌倒发生在家中”,设问:“中国式”养老将走出一条怎样的新路?
生是偶然的,老是悄然的,死是必然的。我国有2.5亿老人,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2倍,英国人口的3.76倍,澳大利亚人口的10倍。这意味着养老是一个极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而我国是空巢老人多、困难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养老供给普遍不足,有的社区养老质量不佳。新华社报道中说到一个细节:北京一些“社区养老驿站”,晚上基本是无人值守;有的就餐、按摩、棋牌都挤在一间小屋;有的暴露出“服务下线”却收费偏高的问题……所以,一些老人就不愿意去了。
万物皆需阳光,老年尤其如此。国际上,过去通常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占人口总数的10%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一般以65岁以上老年占人口总数的7%列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健康年岁的增加,以65岁为界区别老年与非老年,这已显得越来越适合。那些刚退休、步入老年门槛没几年的,大多是“活力老人”,开启的是人生“第二春”。“所谓老年爱情,接个吻,都惊动了假牙”,还有爱情和接吻的“活力老人”是幸福的;英国著名诗人狄兰·托马斯曾经激情地说:“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能够“燃烧咆哮”的“活力老人”也是幸福的。
而养老的真正困难时段,在进入高龄之后,尤其是失能失智之后,以及临终关怀阶段。所以,养老事业要抓重点。我国有5000万失能失智老人,这是“难中之难”,亦是“重中之重”,而不是活蹦乱跳、天天“广场舞”的“活力老人”群体。在失智老人中,还不包括哪些“准失智”者,比如有的老人智商不够用了,将一辈子的积蓄都送进卖保健品者的口袋中了。若能将庞大的失能失智群体照顾好,那么养老事业也就成功了一半。
个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尽快建立健全,使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康复治疗、护理、安宁疗护等一系列服务需求得到应有的保障。按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的配置为3∶1,那么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事实上经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数量相去甚远。缺少了养老护理员,那么“医老、护老、养老、终老”的相互衔接就缺少了纽带,政策完善后,“人”的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全方位重视起来。
当你老了,渐渐逝去的,是岁月和健康;而应该获得的,是应有的照顾与呵护——这是自己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不可推脱、不能推脱的责任。当一切都尽到责任之后,那么最后就应坦然地面对“告别”,一如德语作家黑塞所说的:“年老和年轻,同样都是一项美好而又神圣的任务;学着去告别和最终的告别,都是有价值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