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
小城镇是城和乡的纽带,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美丽浙江,建设美丽城镇是重点也是节点。省委作出建设美丽城镇的决策部署,不仅是全省大花园建设的题中之义,对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建设美丽城镇就是要在做强做实做美小城镇的基础上,以小城镇为中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引导农村人口和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聚,持续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
“千万工程”的迭代升级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16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改造村容村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从2016年开始,省委、省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进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治脏、治乱、治差三大领域,突出“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如果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借鉴“千万工程”的做法,主要侧重于人居环境的改善,那么,美丽城镇建设则是“千万工程”的升级版。今年启动实施的“百镇示范、千镇美丽”工程,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系统提升城镇产业发展、环境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示范城镇和1000个美丽城镇。
从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到整体转型升级,从“千万工程”到美丽城镇建设,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新的高度和更深的内涵。从大花园建设的角度看,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持续迭代升级。建设美丽城镇,是把美丽浙江建设往实处做、往深处抓,推动乡村振兴的浙江创新之路。
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找准有杠杆作用的重要支点,找到工作的突破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撬动效果,是重要的工作方法。而美丽城镇建设就是这样一个“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战略举措。
小城镇,具有联系城乡、促进工农业发展的特殊功能。从小城镇和农村的关系看,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集聚的重要平台,同时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镇化的实践就是以小城镇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块状经济吸引大批农民集聚创业和进镇居住,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源头,也是农民融入城市化的开端。10年前,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加快农房改造建设和加快中心镇发展改革、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决策,两者统筹兼顾、同步谋划部署,产生了良好效果。从内在联系看,农房改造建设为中心镇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中心镇发展则为农房改造建设创造了新空间。比如,嘉兴市开展“两分两换”,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宅基地置换,促进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又促进了人口、产业向中心镇集聚,推进了城镇化,推动了农民向市民转变,从而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更大力度做强城镇产业,是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小城镇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互促共进,成为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特色。比如,绍兴钱清的纺织,桐庐分水的制笔,桐乡濮院的羊毛衫,湖州织里的童装,等等。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产业较低端、空间布局无序,造成城镇环境不够生态宜居。因此,通过建设美丽城镇,大力整治“低小散”产业,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更好发挥美丽城镇拉动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小城镇服务小农户功能。实施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镇村融合发展模式,将小农户生产逐步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
以更大力度完善小城镇的公共服务,继而辐射农村,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城镇是农民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要大力加强城镇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建设,加大优质公共资源对乡村辐射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乡愁家园的有机更新
美丽城镇,既要有生态宜居的环境,又要有创业创新的氛围;既要有现代城市的精神,更要保留传统乡镇的特色。它是一个有记忆、有乡愁,能“诗意栖居”的家园。这就决定了美丽城镇建设既不是一个大拆大建的过程,更不是一个白纸上画新图生出一片钢筋水泥丛林的过程,而是一个保留老底子味道的有机更新的过程。
美丽城镇要体现浙江特有的自然生态特性。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山水资源丰富,各地城镇江河或穿城而过、或绕镇而行,绝大多数乡镇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美丽城镇要体现浙江特有的历史文化脉络。浙江许多城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晰的文化脉络。比如,建德的梅城镇是古睦州、严州府治所在地。据考证,梅城是全国为数极少的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因此,建设新时代美丽梅城,须以“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为基调,既注重古城综合开发保护,又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功能,增进群众福祉。又如,桐乡的乌镇、余杭的塘栖镇、衢州的航埠镇等等,都有各自源远流长的文化印记。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