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真假应尽快拿出权威结论
这几天,重庆大学博物馆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刚开馆的高校博物馆,被人指出馆内充斥大量赝品。目前,重庆大学博物馆已暂停开放,有关部门也开始调查此事。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大学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中,有342件文物由该校退休教授吴应骑捐赠。不过,开馆后没几天,一名自称是文物收藏者的网友发文称,馆内大量所谓的文物只是仿制品,甚至有的仿制品还使用了现代才有的电镀工艺。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文化见证物的场所。从这一根本定位来说,博物馆的生命力在于藏品的真实性。博物馆肩负着向社会大众普及历史文化的责任,高校博物馆面向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更负有育人使命。大学生正处于打下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高校博物馆展出什么样的展品、向学生传递何种文化,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历史文化知识,关系着青年人的思想价值观。博物馆尤其是高校博物馆,一定要严把藏品的入口,不能有丝毫的虚假。
据悉,早在2015年,重庆大学就邀请14位专家对吴应骑拟捐赠的藏品进行评估,专家们也肯定了部分藏品的价值。但是,另有文物专家表示,从公开的藏品照片来看,重庆大学博物馆的很多藏品“情况不乐观”。面对外界的强烈质疑,重庆大学博物馆等方面应该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明。例如,当初是哪些专家参与了鉴定?专家们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鉴定?最好的办法是,成立一个权威的专家鉴定小组,对藏品进行全面科学的鉴别,并及时将鉴定结果向社会公开,充分回应公众的关切。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在发力建设博物馆。博物馆是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支撑。正因为如此,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应当慎重,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高校博物馆一定要严谨对待藏品,要组织专家对藏品进行严格鉴定。有些极度珍贵的文物不适宜长期公开展出,在日常展览中可能展出的是复制品。对于这种情况,博物馆应当专门说明,不能用复制品冒充真品,否则就有造假之嫌。
重庆大学博物馆这一场藏品真伪风波,给当事各方及社会大众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务之急,是尽快拿出一个权威的结论,如果藏品是真,应当还重庆大学博物馆及捐赠者清白;如果藏品是赝品,就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这也给那些正在大力建设博物馆的高校提了个醒:藏品进馆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