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重在源头治理

2019-10-24 08:25:53

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越来越成为热词。日前闭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多位专家提到未成年人不当使用网络问题正在加剧。文艺工作者胡歌建议,粉丝们要通过明星扮演的角色或者原型人物获得正向能量。知乎创始人周源和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则认为,当流量之争变成质量之争,优质内容和优良的生态是一家企业能否走得更远的核心和关键。

几位从业者,分别站在各自角度,谈及互联网产品的优质供给,实际上也是做好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源头保护问题。事实上,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自诞生起就与互联网相伴成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78亿未成年网民,普及率高达93%。三成多的未成年人存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透过这次乌镇大会不难看到,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成全球议题。美国学者鲍尔莱恩在他的畅销书《最愚蠢的一代》中就提到,美国的年轻一代因为执迷于娱乐和时尚,整体素质下降,具体包括语言能力减弱、专注力丧失、学业规范薄弱、知识贫乏等。这其中的警示是,互联网时代,给孩子怎样的网络空间,某种程度上,就给了孩子怎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有必要对网络不良信息界定、加强行业监管、明确企业社会责任、预防网络沉迷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作出规定,让未成年人认识到网络只是工具,而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

这就有必要紧紧抓住立法这个源头。此前的10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基础上,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沉迷防治和网络游戏管理等作出规范。事实上,既往法规,无论是《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还是《网络安全法》,乃至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么着眼于行业规范,要么缺乏可执行、操作性强的条款,有失于笼统。不给监管留下空白,就必须从立法上打足“补丁”,做足规范。

以立法为起点,当然还是要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担责。数字与技术是柄“双刃剑”。网络世界鱼龙混杂,未成年人判断能力有限,关键是帮助他们扎紧“篱笆”。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在乌镇大会论坛发言时便表示,构建立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生态,年内将把腾讯旗下所有游戏接入防沉迷系统。而另一场主题为“网络文化与青年”的大会论坛,与会者也提出,既要用优秀的作品服务好“原住民”,也要鼓励通过文化创新,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与会者结合各自实践,分别就预防沉迷、扩大网络产品优质供给等给出观点,作出阐述,这样的探讨,无疑是大有禆益的,也能给人以启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