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

2019-11-11 09:30:07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本报特辟《专家学者谈中国制度》专栏,敬请关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逐渐深入。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提出,再经过2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给制度建设以更重的分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更加成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进一步明确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科学的制度体系

新时代,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因此,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科学。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决定》将其总结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可以看出,在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正是由在党的领导制度统领下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所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的方方面面,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开展工作的依据。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决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部署,强调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重要举措,必能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障

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来自国内、国际、经济、社会、自然界等领域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因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之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有些改革举措还未完成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落实,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因此,《决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13个方面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强调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应尽责任,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并将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赵传 韩晓青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