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浙江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9-11-20 09:26:44

加快培育发展生物经济,既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变革趋势、实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寻求浙江经济增长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对于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把握全球生物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浙江机会

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信息技术、化学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应用的生物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产业的发展模式,生物产业与信息、材料、能源等产业加速融合,生物经济演进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综合经济形态。在表现形式上,精准医学模式、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引发了药物研发革命,医疗器械智能化、网络化和标准化促进了新型诊疗手段的涌现。与此同时,合同研发、合同生产、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和健康管理等新兴生物医药服务业态不断壮大,分子育种、生物合成等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为顺应全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我国明确提出实施“生物产业倍增计划”,将生物经济加速打造成为继数字经济后又一重要经济形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国内多个省市也将生物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正如浙江抢抓“互联网+”机遇取得极大成效,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引领者,在生物经济时代,浙江同样也需抢抓“风口”,并努力使其成为引领“十四五”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浙江发展生物经济具有良好基础

生物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浙江的生物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具有生物医药创新创造、健康医疗服务和医药供应链发展的多重优势,医药制造、健康服务、医疗美容和医药供应链等细分领域已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基因检测、合同研发、生物制造、智能诊疗等领域的高成长企业持续涌现,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或准独角兽企业。

生物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浙江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一体化的生态集成体系,生物产业也已成为资本竞逐的新热点,大量创投基金参与生物医药创新,部分生物技术科技成果实现了快速产业化,杭州滨江、钱塘新区等一批生物产业发展高地正加速形成,已拥有杭州国家级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等多个生物经济领域的省级特色小镇,医疗信息化、生物医药两大行业品牌效应已经凸显。

总体而言,浙江的生物经济正由以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迈进,部分领域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不足。一是研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学研用体系发展仍不健全。基础科研资源仍然薄弱,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差距较大。由于缺乏总部优势企业,导致核心研发竞争环节较难在浙江布局,也使得生物领域科研机构、人才储备量明显不足。二是产业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仿制药、原料药、中间体等中低端产业链仍占主导,为数不多的自主研发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主要依靠低廉价格取胜。三是资本市场和投融资平台不尽完善。四是创新人才集聚难度较大。互联网产业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显著,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端研发人员、跨学科人才、实操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生物经济强省

《浙江省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行动计划》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出实施生物经济发展专项加快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应用,加大生物产品开发,扶持评价检测、安全测试等公共技术平台建设。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创生物医药产业新优势,加快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杭州市也提出积极布局“生物经济”等未来产业。为此,应坚持“创新引领、供需结合、高端发展”理念,重点突破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生物经济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努力建设生物经济强省,使之成为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

加大产政学研合作力度,聚焦关键生物技术研发。推动产政学研一体化加速发展,参照之江实验室政、企、学共建模式,打造由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组建的高能级研发联盟或平台。聚焦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支持原始创新和核心产品研发,协调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单位共建若干生命科学领域大科学装置,强化颠覆性技术、高端核心产品及零部件的研发,争取在原始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吸引全球生物产业知名的研发机构、认证机构、产业组织落户,支持企业与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联合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创新研发中心,为本地企业选育或孵化技术,推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前沿取得突破。

拓展生物产业民生应用领域,促进生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加快生物制药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加快先进医疗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围绕健康浙江、美丽浙江建设,将基因检测、细胞治疗、高性能影像设备、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以及高标准中药等新兴技术推广应用于惠民工程,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打造生物产业创新示范平台,切实提升生物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杭州滨江、余杭、钱塘新区等地作为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产业聚集区,主攻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四大产业方向,打造集聚生物经济总部企业、前沿医学研发机构、检验监测机构、医学中心等载体,构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共建转化医学中心,打造一批促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生物医药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建设,集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企业和跨国药企全球供应中心集群。加快生物医药国际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医药进出口供应链服务(交易)中心。

推动生物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空间。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优势,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生物经济发展中的组织协同、资源共享、整合交流等问题,从而实现生物经济的指数级增长。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编制生物产业地图,通过生物经济各元素和组织的数字化,实现生物经济资源的匹配智能化和交易在线化,实时整合生物产业内全球专利、期刊、临床、产业、政策等信息,为企业研发、市场营销拓展、战略决策服务。全面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生物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与预防、治疗、康复、养老等服务深度融合,聚焦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和远程医疗,不断提升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高性能诊疗设备、植介入材料设备等关键领域,大力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生物3D打印等数字化生物医学工程。

强化生物医药供应链支撑体系和生态圈建设,开创协调联动新局面。鼓励引导全社会集聚资源力量,完善生物产业体系,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促进生物环保技术应用取得突破,培育发展生物服务新业态。积极争取国家生物制品口岸落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一站式”通关服务大平台建设,建成“一网通办”的生物医药进出口便利化网络。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依托上海等城市研发机构和人才密集、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生物经济领域的长三角合作和国际合作,为生物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创新生物经济行业发展新规制,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扶持政策。针对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进一步推进行业准入、市场应用和市场监管等环节重大改革,从顶层设计、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多维度加快构建适应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规制。聚焦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等内容全面完善生物经济政策,在人才、税收、上市培育、应用试点等方面出台相关举措,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物产业,为生物经济长足发展提供全方位要素支撑。

【执笔:浙江省社科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 查志强】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省社科院课题组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